相信很多人會對產后抑郁的應對方法比較感興趣,為此,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特地為您準備了這篇關于該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產后抑郁的文章,希望對您有幫助。
由于許多人選擇在“金豬年”初為人母,今年無疑成為一個懷孕、生子高潮期。據(jù)媒體報道,隨著生育高峰期的到來,產后抑郁癥的患者增加了不少。而專家介紹,患產后抑郁的人在所有產婦當中占10%~15%。新媽媽在孕期和產后壓力造成的抑郁情緒,處理不當會有演變成精神疾患的可能。分娩對于每個女性來說理應是最幸福的事情,為什么有人在分娩后出現(xiàn)產后抑郁癥呢?新媽媽和家人應該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抑郁?
新媽媽遇上舊婆婆
小杜跟丈夫過得非常幸福,去年意外懷孕之后,大家共同決定要這個孩子。小杜父母前兩年相繼去世,產前將婆婆從遙遠的縣城接來,幫助照顧她們母子。將婆婆接來本是個矛盾的決定,一方面擔心相處不來,另一方面小杜又擔心自己難以兼顧,將精力都投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丈夫,所以還是把婆婆請到北京來。她的擔心從開始就沒對任何人講過,包括丈夫。
出院后丈夫忙工作,婆媳相處得很不愉快。婆婆要小杜按土方法坐月子;小杜學醫(yī)出身,認為婆婆的觀念對產婦和嬰兒都不科學,不講衛(wèi)生。婆婆說:“你嫁進我們家就聽我的,我比你有經驗。”小杜很委屈,跟丈夫談,而丈夫認為“你是眼科大夫不是婦產科,不一定都懂,我媽把我們4個孩子帶大,更有經驗”。于是小杜從此閉上嘴什么也不說,越不說就越壓抑,奶也少了,小孩沒出滿月病了幾次,小杜的憂慮、跟婆婆的矛盾越來越深。1個月后婆婆準許小杜出門走動,但她仍不開心,常躲在臥室無緣無故地哭,丈夫說她有人伺候還無理取鬧,她很無奈。醫(yī)生的直覺告訴她自己患上產后抑郁癥,就去看了醫(yī)生,而丈夫卻認定妻子多事,一提這事他就不耐煩,不滿小杜的嘮叨,夫妻感情變得惡劣。又過了一段,家庭氣氛沒有任何好轉,小杜聽同事的建議,帶著3個多月的小孩搬到單位宿舍去住,換個環(huán)境。情況表面上平靜了,但她仍然很難調整過來,夫妻感情也僵持在那兒了。
“中國式”生育
全職太太小洪跟丈夫結婚10年,從這對“神仙眷侶”決定要一個孩子開始,兩人開始變得不和諧了。懷孕期間小洪扭了腳,雖有保姆照顧,但丈夫無法時時陪伴,小洪第一次感到巨大失落和孤單;生孩子時又發(fā)生意外情況,自己生又改剖腹產,受了“兩茬罪”……小孩哺乳期間,小洪不再那么活潑開朗,有點愛發(fā)脾氣,常計較小事,增添了潔癖,對保姆不滿。丈夫沒深想,確實很多產婦因生活的突變而有牢騷,他認為安排好時間,隨時小心呵護就夠了。
事情爆發(fā)在孩子斷奶前后,那段時間小洪常常拉住丈夫談未來、談感情,說來說去最后總是“你要給我一個承諾,會跟我白頭到老,要是中途拋棄我,我就抱著兒子去死”之類的說法,聽多了丈夫終于心煩,一方面以前妻子不這樣,另一方面他不愿意莫名其妙地成天做這種承諾。但他越想岔開話題轉移注意力,小洪就越愛聯(lián)想:“他不肯承諾,是不是因為早就有了預備,還是他已經有外心了?”最后矛盾升級,現(xiàn)在孩子剛滿周歲,這對夫婦已經由過去的恩愛轉變?yōu)樘焯鞝幊?,瀕臨分手邊緣,他倆劍拔弩張的狀態(tài)很像《中國式離婚》里那對夫妻。朋友們認為小洪需要心理輔導,但不敢直接對她說,怕刺激她;丈夫則是有家不樂意回,常常留在辦公室或者回家趁小洪不注意趕緊躲進書房把自己反鎖起來。
產后抑郁的苗頭
問:通常來說,患產后抑郁的人都在什么階段發(fā)???
張:在生完小孩后兩周到1個月期間,特別是產后兩周是多發(fā)高發(fā)的時間段。有的產后抑郁當時處理不得當,沒有及時治療,延續(xù)很長時間,也有可能復發(fā)或更嚴重的情況。
問:從表現(xiàn)看跟其他類型的抑郁癥是否一樣?
張:癥狀上完全一樣,不一樣的僅僅在于產后抑郁是由軀體創(chuàng)傷引發(fā)的精神疾患。另外,我們要留意,有些人的癥狀不一定始終持續(xù)在一個程度,如同發(fā)燒一樣,早晨不燒了可能到晚上體溫又升上去了。特別是抑郁患者,他/她抑郁的同時可能思維很清晰,邏輯推理很明白。
像你介紹的第二個案例,當時她的先生、朋友意識到了她的問題,應該開導、幫助以及尋求專業(yè)機構的指導,這時患者自己可能沒有自制力,她不能主動就醫(yī),家人及朋友最好替她尋求幫助。她的問題關鍵不在于丈夫給不給她那個“承諾”,即使丈夫給了她這個,她可能還會生出新的問題來。這跟你說的第1個例子剛好是兩種情況,那個案例的小杜是自己意識到問題但家里人不相信她,這個是自己沒意識到,但別人都看到了,同樣要積極面對,想辦法幫助她。
問:一般都有什么樣的苗頭值得我們注意:此時產婦可能已有抑郁的傾向了?
張:例如發(fā)覺她變得特別愛哭、無緣無故頻繁地發(fā)脾氣、食欲減退、持續(xù)地睡眠不好、對小嬰兒的興趣減低,那就需要警惕了。這個問題和其他抑郁癥的道理一樣,也跟任何身體疾病的道理一樣,都是越早就醫(yī)越有利,當發(fā)覺有一些情緒上的不對時,就應該及時地尋求幫助,這樣對大人對孩子都是正確的。
問:產后抑郁對未來生活有沒有影響?
張:有些抑郁的產婦處理得當,好轉之后對接下來的生活應該沒有影響。不過在患病期間對媽媽自己、對小孩還是影響挺大的。母親和嬰兒之間的情感交流非常重要,哺乳時,孩子每天看到一張笑臉來給他/她喂奶,跟每天看到一張冷冰冰的臉,這是完全不同的。我們一般認為嬰兒不懂這些,他/她還小,但實際上只是這種影響無法驗證,它可能要到很多年以后才會在孩子身上表現(xiàn)出來。
生孩子和抑郁的因果關系
問:生孩子為什么能夠引發(fā)抑郁癥呢?
張:這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當中有個體的原因、環(huán)境原因、遺傳原因,都可能綜合作用,對產婦產生影響。生理上,由生孩子導致了身體變化,比如孕婦、產婦體內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變化、性腺分泌的變化統(tǒng)統(tǒng)帶來影響,進而引發(fā)精神疾患。生孩子對女人來說是一個軀體創(chuàng)傷,對任何一個女人來說都是生活中一項大的變化,會帶來壓力,特別是第一次生小孩的產婦,她從懷孕就承受這種壓力。幾乎所有的產婦可能都會經歷產后的身體虛弱、內分泌變化、休息受影響、失眠或早醒、發(fā)脾氣、不自信,等等,而且還要照顧剛出生的小孩。再有一個因素,社會支持系統(tǒng)是不是良好,等等。
問:什么是“社會支持系統(tǒng)”?
張:例如家人的支持,就屬于我們所說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問:像我們之前提到的那位觀念上跟婆婆差異很大的產婦小杜,她所面臨的是不是就是“社會支持系統(tǒng)較差”的問題?
張:是的,有這個因素,但這不是全部原因。說到觀念不同,兒媳婦跟婆婆的差異是因為她們成長和生活的環(huán)境不一樣,而這個差異不是從生孩子那一刻才出現(xiàn)的,這些現(xiàn)實情況在他們計劃要孩子之前、甚至結婚之前都已經存在了。在生育之前、懷孕期間,應該逐步計劃這些事,預先考慮產后的種種現(xiàn)實問題:“父母不在了,丈夫工作忙,誰來幫助我照顧孩子?”這些問題都是可以預測到的,最好在矛盾出現(xiàn)之前就做計劃和打算。
問:抑郁是不是也有新媽媽個人的原因?
張:有可能?,F(xiàn)在我們家里都是獨生子女,原本大家就很呵護,而同時身體上的創(chuàng)傷又會讓孩子媽媽產生“我受了如此大的委屈”這樣的想法,那么她渴望被支持、被照顧,渴望家庭的、社會的幫助,但是期望與現(xiàn)實往往有距離,有可能周圍的人已經在呵護她了,但不是她想像的那種呵護方式,于是也會產生低落的情緒。
問:我們第二個例子提到的那種情況,據(jù)您的判斷她的抑郁是跟什么有關?
張:這個不好就這么下結論。有可能跟生育有關;也有可能跟她一直沒上班有關,不自信,還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
一旦成了那10%~15%當中的一員……
問:像剛才提到的第一個例子,她已經明確是產后抑郁,也在出了“月子”后去看了大夫,可最終她還是采取了一個比較消極的解決方式,這該怎么辦?已經過了您說的一個月的時間,還沒解決,這怎么辦?
張:我們主張最重要的是保持一個開放的態(tài)度去面對問題,去解決問題。比如小杜的婆婆,她有很多觀念舊了、過時了,但她的出發(fā)點是想為了家庭好,為了自己的晚輩好,那么這個出發(fā)點大家是一致的,肯定了這一點之后就需要在這個基礎上嘗試理解對方?,F(xiàn)在是產婦自己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問題了,她應該積極主動,抱有一種“調和性”的態(tài)度,去看待這個事。大家目標一致、原則肯定,剩下的就是方法問題。
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去溝通去商量,才能行之有效。小杜自己對喂養(yǎng)小孩的科學的觀點和方法,婆婆未必接受;如果換一下思路,嘗試站在婆婆的角度,以理解對方的態(tài)度和口吻去談論這件事,婆婆即使不贊成你的做法,但了解到你的目標跟她一致,并且你理解她的苦心,那么她會逐漸接受。被家庭接納可能有個過程,包括她丈夫在內接受她、相信她,也許很漫長,但消極地逃避問題總歸行不通。
人的情感都是相通的。觀念差異并非頭等重要,要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拿出尊重,努力溝通理解。一味埋怨沒有用,不會達到調和矛盾的目的。先嘗試理解對方,接下來調和矛盾,這樣才是合理有效的。
問:也就是說她選擇搬到醫(yī)院宿舍住,這是個錯誤決定?
張:她回避了問題,這對她自己好不好?肯定不好。搬走了,問題還在,她一樣內心存著很大的委屈,同時自己再遇上困難,就必須獨自面對了,假如一個人帶孩子,工作上又遇到新的難題怎么辦?當然我們說有一部分人,心理承受能力足夠強大,能力也強,但是人總是需要和周圍人共處的,需要朋友、家人的照應和支援,這對任何人都很重要。
問:您是說生育不久的年輕母親不能放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張:是的。所以她應該把想法跟丈夫講。她說丈夫不了解她,不信任她的話,那么同樣道理,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上,盡可能把想法說出來,說一次兩次可能遭到反對,但仍然要堅持面對這個問題,最終讓對方關心你,而不是徹底回避,放棄了尋求家人的支持。逃避只會讓問題嚴重、矛盾惡化。
現(xiàn)在社會支持系統(tǒng)也是多方面的,有條件的可以通過網(wǎng)絡、電話咨詢,尋求建議和幫助,再嚴重的,可能需要專業(yè)機構,因為咨詢有局限,不能提供諸如藥物治療等等。
問:說到藥物,產婦服藥會不會在喂奶時對孩子有不好的影響?
張:任何時候都要判斷問題的主要矛盾,假設一個患者的情緒問題已經很嚴重了,她為了哺乳而拒絕接受必要的治療,那么遭受影響的仍然是小孩、她自己還有家人。如果到了接受抑郁治療的階段,這個就成了育兒期間的主要矛盾,其他問題可以用別的途徑解決,例如暫時不用母乳喂養(yǎng)改用牛奶。尋求專業(yè)機構支持的必要性就在于,讓醫(yī)生幫助你和你家人判斷,什么情況該采取什么方案,對大家最有利。
給準爸媽的建議:做好心理準備
問:您有什么建議能讓今年的準媽媽們防患于未然嗎?
張:一方面多了解相關知識,另一方面盡量令自己開朗、豁達,正向、積極地看問題,降低自己對別人、對外界的要求。當然我們說改變性格很難,所以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預測很多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尋求家人支持。如果有壞的情緒發(fā)生了,能否宣泄出來,自己主動跟家人談一談,讓家人恰當?shù)仃P懷我,還有就是可以打電話或者找專業(yè)機構咨詢。
問:孩子父親有沒有“產后抑郁”的?
張:有。剛好我最近看到過國外的報道,研究結果說產后抑郁的男性比女性人數(shù)上低4%左右。這里有兩方面原因,一來對父親自己這同樣是一個重大的生活事件,二來有不少女人當了媽媽之后全部精力都投注在小孩身上,對丈夫關懷減少。
通過上述信息介紹,相信大家對于該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產后抑郁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建議大家,選擇正規(guī)合法的醫(yī)院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治療疾病,不可聽信謠言,或是貪圖一時的便宜,不然會對自身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