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新生兒的到來是一件多么令人期待的事,無論你有多愛你的寶寶,生孩子終歸是一件非常有壓力的事情。關于“給徘徊在產后抑郁癥邊緣的新手媽媽們的一些建議”相關內容,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內容:
給徘徊在產后抑郁癥邊緣的新手媽媽們的一些建議
新手媽媽要面對的問題有很多:全新而陌生的責任感,犧牲個人自由和時間,睡眠不足,身體疲勞等等等等,因此新手媽媽們很容易陷入強烈的情緒波動中。這種情緒波動和抑郁癥狀在新手媽媽中非常普遍,這樣的狀態(tài)被稱為嬰兒憂郁癥(the baby blues)。
是嬰兒憂郁癥還是產后抑郁癥?
大多數(shù)女性在分娩后會立即出現(xiàn)一些嬰兒憂郁癥的癥狀,這是由分娩后荷爾蒙突然的變化、壓力、孤獨、睡眠剝奪和疲勞等因素共同引起的。新手媽媽們可能會想哭、感到不知所措,此時她們的情感會變得十分脆弱。這種感覺會在分娩后的第二天開始出現(xiàn),大約在一周左右達到高峰,在產后第二周結束。
嬰兒憂郁癥是完全正常的心境狀態(tài),但如果你的癥狀在幾個星期后沒有消失或是惡化了,那么你很可能患有產后抑郁癥。
產后抑郁癥的特征和癥狀
與嬰兒憂郁癥不同,產后抑郁癥是一個更嚴重的、不容忽視的問題。
產后抑郁癥的初期會看起來像是正常的嬰兒憂郁癥,因為產后抑郁癥和嬰兒憂郁癥有許多共同的癥狀,包括情緒波動、哭鬧、悲傷、失眠和易怒等。不同的是,產后抑郁癥的癥狀更嚴重,也會持續(xù)更長的時間。產后抑郁癥的特征包括:
你發(fā)現(xiàn)自己與伴侶疏離了,或是無法與寶寶有很好的聯(lián)結。
即使你的寶寶吃和睡得都很好,但你卻越來越焦慮了,甚至到了失眠的地步。
你可能有很強的內疚感、無價值感,產生了強烈的自殺想法。
產后抑郁癥的成因
荷爾蒙的變化。分娩后,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和黃體酮激素水平大幅下降,甲狀腺水平也會下降,導致疲勞和抑郁。這些快速的荷爾蒙變化以及血壓、免疫系統(tǒng)功能和新陳代謝的變化都可能引發(fā)產后抑郁癥。
生理變化。分娩帶來了無數(shù)的身體和情感變化。分娩對身體帶來的生理傷害或分娩后體重增加等因素會讓新手媽媽們對自己的身材失去信心,從而使她們缺乏安全感。
壓力。照顧新生兒的壓力是很大的,新手媽媽們往往都會因此而睡眠不足。此外,媽媽們可能會擔心自己沒有照顧好寶寶的能力而感到焦慮。第一次做母親的新手媽媽們更需要時間去適應一個全新的身份。
產后抑郁癥的風險因素
有一些因素可能會提高新手媽媽患產后抑郁癥的可能性。例如:
有產后抑郁癥病史的媽媽們生二胎時抑郁癥復發(fā)的可能性會增加 30%-50% ;
與懷孕無關的抑郁癥病史或情緒障礙的家族史也增加了患有產后抑郁的風險;
其他因素還包括社會壓力,例如缺乏情感支持、處于虐待關系中、財務不穩(wěn)定等;
懷孕導致的停止服用一直服用的藥物。
產后精神疾病的特征和癥狀
產后精神病是一種分娩后出現(xiàn)的、罕見的,但極其嚴重的疾病。其特點是會出現(xiàn)不真實感。產后精神病人自殺或殺嬰的風險很高,因此通常需要住院治療,以確保嬰兒的安全。產后精神疾病通常發(fā)生在分娩后兩周內,有時在 48 小時內就會出現(xiàn),應被視為需要立即醫(yī)療救治的緊急情況。癥狀包括:
幻覺(看到不真實的東西或聽到不真實的聲音)
妄想(偏執(zhí)和非理性的信念)
極度激動和焦慮
自殺念頭或行動
困惑和無定向力
情緒快速波動
奇怪的行為
無法或拒絕吃飯或睡覺
有傷害或殺死寶寶的想法
如何處理產后抑郁癥
一、與寶寶建立安全的聯(lián)結
母子之間的情感聯(lián)結過程,即依戀,是嬰兒期最重要的任務。這種關系的成功能夠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來發(fā)展自我,并影響他在整個人生歷程中的人際交往、溝通和形成關系。
當母親對寶寶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始終能夠及時給出相應的反應時,就會形成一種安全的依戀關系。這包括:當寶寶哭時,迅速地安慰寶寶;當寶寶笑時,及時做出慈愛的回應。從本質上說,母子之間是同步的,雙方會識別和回應對方的情感信號。
產后抑郁癥會破壞這種聯(lián)結。抑郁的母親有時會十分細心和充滿愛意,但在其他時間,她們會對嬰兒的需求做出負面反應或完全沒有任何反應。產后抑郁癥的母親與嬰兒的互動往往較少,而且不會用母乳喂養(yǎng)、與孩子玩?;蚪o孩子讀書。她們照顧新生兒的方式也很不穩(wěn)定。
學會與寶寶建立聯(lián)結不僅有利于孩子,也有利于媽媽們釋放內啡肽,感到更快樂,成為一個更自信的母親。如果你在嬰兒時期沒有安全的依戀體驗,你可能不知道如何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但這是可以學習的。我們人類的大腦天生可以建立這種非語言的情感聯(lián)系,為母親和寶寶創(chuàng)造快樂。
二、向他人尋求幫助和支持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積極的社交接觸比任何其他減壓方式能夠更快、更高效地緩解壓力。從歷史和進化的角度來看,媽媽們在分娩后照顧自己和嬰兒時,會得到周圍人的幫助。當代的媽媽們常常會感到孤獨、疲憊、渴望與他人接觸。這里有一些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的小技巧:
重視人際關系。即便你想要一個人呆著,但當你感到沮喪和脆弱時,請你與家人和朋友保持緊密的聯(lián)系。孤立自己只會讓你的處境更加陷入困境,所以要重視自己的人際關系。要讓你所愛的人知道你的需求,以及你多么希望得到支持。
不要隱藏自己的感受。你的朋友和家人不僅可以提供實際的幫助,也可以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情感出口。最好面對面地與至少一個人分享你所經(jīng)歷的一切,無論好壞。跟誰分享并不重要,只要那個人愿意不具有評判性地傾聽你說的一切、為你提供安慰和支持。
主動尋找朋友。你也可以考慮尋找其他正在經(jīng)歷相同過程的新手媽媽。聽到其他母親有和你有著一樣的憂慮和感受會讓自己得到些安慰。你也可以去專門為新手父母建立一個互助小組認識新的朋友。
三、照顧好自己
減輕或避免產后抑郁癥的最好的方法之一是照顧好自己。你越關心自己的身心健康,你的狀態(tài)就會越好。簡單地改變生活方式就可以大大幫助你重新獲得做自己的感覺。
讓自己和寶寶成為生活的重心。這是一份全天候的工作,這件事帶來的任務要比一份全職工作帶來的任務還要更多。
慢慢地恢復鍛煉。研究表明,運動可能和治療抑郁癥的藥物一樣有效,所以越早開始恢復運動越好。你無需做大量的運動,每天步行30分鐘就可以。
保持充足的睡眠。當你照顧新生兒時,整整八個小時的睡眠似乎是一種奢侈品,但睡眠不足會使抑郁癥更加嚴重,所以要盡可能多休息。
留出時間讓自己放松。你可以從母親的角色中適度“逃離”,休息一下。你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小方法來放松自己,比如泡熱水澡、品嘗熱茶或使用香薰蠟燭、按摩等。
健康的飲食習慣。當你情緒低落時,營養(yǎng)也會受到影響。你吃的東西會影響情緒和母乳的質量,所以要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曬太陽。陽光可以讓你的心情變好,所以可以試著每天至少曬10到15分鐘的太陽。
四、為和伴侶的關系留出時間
超過一半的離婚發(fā)生在孩子出生后。對許多夫婦來說,伴侶是他們表達情感和進行社交的主要對象。夫妻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來維護他們之間的關系,否則新生兒的出生會使兩人的關系破裂。
不要讓伴侶成為替罪羊。睡不好覺和照顧孩子的責任和壓力會讓你感到疲憊。此時的你不能把情緒發(fā)泄在孩子身上,因而你很有可能就發(fā)泄到伴侶身上。要記住你和伴侶是一體的,如果你們作為一個團隊來應對育兒挑戰(zhàn),你們將變得更強大。
保持溝通。許多事情在嬰兒出生后會發(fā)生變化,包括彼此在家庭中的角色和期望。對許多夫婦來說,壓力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孩子出生后家庭和兒童保育責任的劃分。為了防止這些問題惡化,談論和溝通就變得很重要。不要默認你的伴侶知道你的感受或需求。
留出二人空間。當你有精力重新建立連接時,為你們兩個人尋找單獨相處的時間是至關重要的。但不要盲目冒險或追求浪漫,這會帶來壓力。你不需要通過出門約會來享受彼此的陪伴,即使是花15或20分鐘不被打擾的時間呆在一起,也會讓大大提升你們的親密感。
產后抑郁癥的治療
如果你已經(jīng)進行了自我?guī)椭驅で蠹胰说闹С?,但仍然在和產后抑郁做斗爭,那么你很可能需要專業(yè)的治療:
個體治療或婚姻咨詢。一個好的治療師可以幫助你成功地調整和適應新身份。如果你遇到婚姻困難或無法從家庭中獲得支持,婚姻和家庭咨詢是非常有益的。
抗抑郁藥。對于產后抑郁癥患者來說,抗抑郁藥是一種選擇,但你需要聽從醫(yī)囑。藥物與心理咨詢共同治療比單獨的藥物治療更有效。
激素療法。雌激素替代療法有時能夠幫助產后抑郁癥,它常與抗抑郁藥結合使用。但激素治療存在風險,因此請務必咨詢您的醫(yī)生,了解什么是最適合你、最安全的方式。
幫助患有產后抑郁癥的媽媽
如果你所愛的人正在經(jīng)歷產后抑郁癥,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提供支持。讓她從照顧孩子的職責中休息一下,做到耐心傾聽和給予理解。
你還需要照顧好自己。處理新生兒的需要對任何人來說都很難。如果你的伴侶很沮喪,而你的狀態(tài)也不佳,這只會讓你難上加難。
如何幫助你的伴侶
鼓勵她談談自己的感受。不帶有評判性地傾聽和陪伴她,而不要急于提供解決方案。
承擔家中的責任。積極主動地承擔家務和育兒的責任,別等著她問!
確保她有休息的時間。休息和放松對她來說很重要,你可以鼓勵她多休息、安排保姆或多一些約會。
如果她還沒有準備好重新開始發(fā)生性關系,請不要強迫她。抑郁癥會影響性沖動,所以你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你可以擁抱她,給予一些溫暖的肢體接觸,但不要強迫她發(fā)生性關系。
和她一起散步。抑郁會大大減少她自主鍛煉的意愿,但運動能夠緩解抑郁。你可以和她一起散步,讓散步成為你們的生活日常。
以上為“給徘徊在產后抑郁癥邊緣的新手媽媽們的一些建議”全部內容,由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整理,想了解更多醫(yī)學疾病類知識,請隨時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