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報名時間>> | 考試公告>> | 各地動態(tài)>> |
重大變動>> | 摸底測試>> | 資料0元領(lǐng)>> |
概述
毛蟲皮炎(caterpi11ar dermatitis)是指由于毛蟲的毒毛刺傷皮膚后由毒毛釋出的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皮膚炎性反應(yīng)。在國內(nèi),常見的致病毛蟲有桑毛蟲、松毛蟲及刺毛蟲。
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桑毛蟲皮炎桑毛蟲是桑毒蛾的幼蟲,嗜食桑葉及各種果樹、柳、榆等樹葉,故本病常見于從事桑園或果園勞動者。桑毛蟲盛發(fā)期為6~10月份。幼蟲軀體上生有毒毛,一條成熟的幼蟲毒毛可高達200萬~300萬根。毒毛呈箭針形,長45~315μm,毛根基部如針尖,極易從蟲體上脫落。毒毛中空,成管道狀,內(nèi)含毒液,毒毛常隨風(fēng)到處飄散,若落在皮膚上,毛尖端刺入皮膚,于數(shù)分鐘至數(shù)小時之內(nèi)即可引起皮炎。
臨床表現(xiàn)
本病多見于夏秋季,特別是天氣炎熱、干旱、風(fēng)大,有利于毒毛的散播,且此時人們又多穿短袖汗衫在戶外活動,受到毒毛侵襲機會更多,故在同一地區(qū)往往成批發(fā)病。皮疹多見于頸項、肩、上背、上胸和四肢屈面。基本損害以綠豆至黃豆大水腫性斑丘疹、丘疹為主,色淡紅或鮮紅,少數(shù)為丘皰疹,頂端常有一毒毛刺傷痕跡。一般疏散分布。自覺劇癢。尤以夜間為甚。病程一般約一周左右。若毒毛附著于眼瞼,因揉搓進入眼內(nèi)可引起結(jié)膜炎。
診斷和鑒別診斷
在皮疹處檢出桑毛蟲毒毛有助于確定診斷,其方法是用放大鏡檢查皮疹尋找毒毛,或用透明膠帶在皮疹處反復(fù)粘貼,然后貼在載玻片上,加一滴二甲苯后,蓋上蓋玻片鏡檢。應(yīng)注意與刺蛾或苔蛾幼蟲皮炎鑒別,后者可引起灼痛。
治療
治療為局部外搽消炎止癢劑如1%魚石脂爐甘油等??捎孟鹌じ喾磸?fù)粘貼患處以粘去殘留在皮膚上的毒毛,避免搔抓等再刺激。酌情內(nèi)服抗組胺藥物。
預(yù)防
預(yù)防應(yīng)及早消滅越冬和早春桑毛蟲,常用敵百蟲等噴殺,噴殺多角體病毒及保護天敵進行生物滅蟲。在有桑毛蟲的樹下或樹上勞動時,需注意風(fēng)向,穿戴防護衣帽。
天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