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公民的血糖升高以餐后血糖升高為主,單純餐后血糖升高者漏診率高達50%
2013年7月8日,由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辦的“餐后血糖7.8”糖尿病高危人群大型公益宣教活動在廣州越秀公園舉行。在活動中,糖尿病專家建議高危人群定期檢測餐后血糖,看看有沒有超過7.8mmol/L的“警戒線”,不要因為沒有癥狀而掉以輕心。
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副院長翁建平教授介紹道:“與西方人相比,國人的血糖升高以餐后血糖升高為主。常規(guī)體檢中只檢查空腹血糖,許多單純餐后血糖升高的人群得以蒙混過關,造成的漏診率高達50%.”
7.8mmol/L是餐后血糖正常值的上限。即使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一旦超過此值,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具體而言,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小時血糖值介于7.8~11.1mmol/L,為糖耐量減低(IGT),屬于糖尿病前期。此時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癥狀表現(xiàn)并不明顯,若不及時發(fā)現(xiàn)治療,92.8%的患者會進展為糖尿病,且此時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已增加2至3倍。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姚斌教授指出,II型糖尿病大多沒有癥狀,患者在早期缺乏關注,直到出現(xiàn)了并發(fā)癥,包括:心臟和大血管病變導致的活動能力下降、胸悶氣喘,神經(jīng)病變導致的手腳麻木,此外還有視力模糊等。因此他建議老年、肥胖、超重、運動少、有家族病史、妊娠糖尿病史、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在常規(guī)體檢測空腹血糖之余,應定期檢測餐后血糖,“準確地說,是從吃第一口飯開始后的2小時。”
對于糖耐量減低人群,可通過生活方式干預降低糖尿病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甚至可以逆轉病變的過程,這包括健康的飲食習慣、戒煙限酒、適量運動等。姚斌稱,飲食搭配應控制50%~60%為碳水化合物,20%~25%為脂肪;運動要達到每星期進行150分鐘以上,以有氧運動為宜,而無氧運動會令體內(nèi)酮體升高,可影響患者的酸堿平衡。他還說,僅靠生活方式干預,還有50%的人餐后血糖仍然過高。翁建平指出,對于這類糖尿病前期患者,必要時應予以藥物干預。
美國有研究發(fā)現(xiàn),少量吃醋可改善餐后血糖水平,但機制尚未明確。日本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吃醋可讓人減少食量,研究人員建議每日攝入15毫升醋左右,可能有助于預防代謝綜合征。姚斌認為吃醋有一定作用,但降糖力度不夠,可和飲食、運動一起作為降糖的輔助手段。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