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作病原治療。以前常用戊烷脒(Pentamidineisothionate)100~150mg/(m2.d)或4~5mg/(kg.d),肌注10~14天。亦可氣霧吸入,早期應用此藥,至少60%患兒可以治愈,但約半數(shù)患兒可出現(xiàn)較重的不良副作用如局部發(fā)生無菌性膿腫、皮疹、低血壓、惡心、嘔吐、眩暈、低血糖、低血鈣、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血小板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及肝腎功能損害等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目前,首選藥物為甲氧節(jié)胺嘧啶(TMP)20mg/(kg.d)加磺胺甲基異噁唑(SMZ)100mg/(kg.d),分2次服,連服2周,其療效與戊烷脒相仿,但不良副作用遠較少見,表現(xiàn)為皮膚過敏與胃腸道反應。亦有主張SMZCO100mg/(kg.d)2周,后減為半量再用二周,后再減為1/4量連用2月,有效率達75%,此藥可作為化學預防劑,在應用免疫抑制劑的高危患兒中預防此病,其劑量為TMP5mg/(kg.d)和SMZ25mg/(kg.d),皆分2次口服或每周連服3天,停4天,連用6個月。
支持療法包括肌注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可以增強免疫力。必要時吸氧。如在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過程中發(fā)生此病,則需減量或停藥。為預防此病在高危患兒中交叉感染,最近主張執(zhí)行呼吸道隔離,直至治療結束。
預后不良。國外報告病死率10%~50%,平均40%左右。但最近認為經過及時積極治療者,治愈率可高達70%.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