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關狄仁杰的影視劇中,常常見到狄仁杰以針灸為人治病的場景,這使人想到以善于斷案,不畏權勢,舉賢薦良著稱的唐初大臣狄仁杰,還是一位知醫(yī)識藥、擅長針灸的一代名醫(yī)。
唐·薛用弱《集異記》和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都載有這樣一個故事:狄仁杰精通醫(yī)藥,尤善針灸術。唐·顯慶(公元656-661年)間他赴京應考,路過華州(今陜西華縣),見街道旁人眾如堵,狄仁杰牽馬遙望,見一大牌,上書“能療此兒,酬絹千匹”。近視之,牌側睡一年約十四、五歲的富家子。鼻端生一瘤,大如拳,根蒂如箸。觸之,酸痛刺骨。兩眼為瘤所累,使目睛翻白。痛苦危亟,命在頃刻。狄仁杰惻然良久,乃曰:此病我能治?;純焊改?、親屬叩頭祈請,隨將千匹酬絹置于坐側。狄仁杰囑將患兒扶起,于腦后下針寸許,邊行氣,邊問患兒,酸麻脹重感覺到患處否?患兒點頭,狄仁杰立即拔針,鼻瘤亦應手而落。雙目如初,疼痛立解。其父母、親屬感激涕零,將酬絹奉上。狄仁杰笑曰:“吾哀爾命之危逼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吾蓋急病行志耳。”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是履行一個醫(yī)者的職責,怎能以技牟利。說罷,上馬而去。
關于狄仁杰精醫(yī)擅針術,不見于唐史,可能是其政績顯著,醫(yī)名為政名所蓋了。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劉伯阜教授,在其《古代筆記小品賞析》中說:“狄仁杰是唐初一位傳奇人物,素諳針術,施人救世,新、舊《唐書》、《唐會要》等史籍無片言所及,大概是狄仁杰政績過于顯著,從而掩蓋其他方面成就,而筆記小品在這方面,恰好填補了史籍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