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協(xié)助做好CT等各項檢查,注意有無中間清醒期的出現(xiàn),如傷后頭痛、嘔吐加重,意識障礙逐漸加深,一側(cè)瞳孔逐漸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對側(cè)肢體癱瘓,應考慮有血腫形成,應立即通知醫(yī)生。凡需手術者,要立即做好術前準備,如禁食、剃頭、配血等,準備好搶救物品及藥品,保持室內(nèi)清潔、安靜、溫、濕度適宜,將患者置于空調(diào)房內(nèi),防止患者發(fā)熱,以降低腦細胞的耗氧量。
1、臥位: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cè),6h后抬高床頭15°~30°,頭頸部枕冰枕或戴冰帽,以減輕腦水腫,降低腦細胞的耗氧量,減少頭部傷口滲血。要保持頭部敷料干燥,防止傷口感染。
2、病情觀察:定時觀察神志、瞳孔、血壓、呼吸、心率等體征及嘔吐情況并記錄,全麻未清醒者應每15~30min觀察1次。清醒后按醫(yī)囑每1~2h觀察1次,神志、瞳孔、BP、P、R、定位體征及嘔吐情況可反映顱內(nèi)情況的變化,患者神志清醒后又逐漸出現(xiàn)意識障礙并進行性加重,一側(cè)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對側(cè)肢體偏癱,血壓代償性升高,脈搏、呼吸變慢,嘔吐逐漸加重,說明有繼發(fā)性顱內(nèi)出血或腦水腫的危險,應立即通知醫(yī)生并積極配合搶救。
3、呼吸道護理:患者回病房后給氧氣吸入,流量2L/min。手術均在全麻插管下進行,清醒前患者易發(fā)生舌后墜、喉痙攣、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吞咽反射減弱,嘔吐物易誤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術后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昏迷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常發(fā)生通氣不足而致低氧和高碳酸血癥,動脈血PaCO2增高,缺氧致低謝性酸中毒,使腦脊液pH值下降,可使腦血管擴張,缺氧使腦細胞腫脹,從而使顱內(nèi)壓增高,使病情加重,必要時需行氣管切開,氣管切開術后應每日清潔、煮沸消毒內(nèi)套管3~4次,及時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可用糜蛋白酶做超聲霧化吸入,每日2~3次,保持氣管切口處敷料的清潔干燥,嚴格無菌操作。
4、引流管護理:經(jīng)常保持頭部引流管的通暢,發(fā)現(xiàn)不暢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引流袋與頭顱平齊,每日更換1次,認真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色及量,保持頭部引流管的固定,防止脫落及扭曲。
5、營養(yǎng):給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飲食,清醒患者術后1~2天給流質(zhì),無嘔吐等情況后逐漸改半流食、普食。昏迷、吞咽困難者術后3~5天給鼻飼,注意飲食衛(wèi)生,防止腹瀉,禁食及鼻飼者每日口腔護理2~3次。
6、皮膚護理:昏迷、臥床患者不能自動翻身,皮膚抵抗力差,皮膚易受潮濕、渣屑的刺激而引起壓瘡的發(fā)生,因此要做好患者的皮膚護理,睡氣墊床,保持床單的平整、清潔、干燥,每1~2h翻身1次,翻身時動作應輕柔,避免拖、拉、推,并用50%的紅花酒精按摩骨突處,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防止壓瘡的發(fā)生。
7、 功能鍛煉:術后有肢體偏癱或活動障礙者,要保持肢體于功能位置,急性期過后要盡早給患者按摩、推拿,幫助患者活動肢體,促進肢體功能恢復,防止足下垂、肢體僵硬及失用性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