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李煜的結局,《宋史》等正史都未明說是被毒死,但《續(xù)資治通鑒》的考異說:“李后主之卒,它書多言賜鴆非善終”,說得最詳細的是宋人王铚的《默記》,死于牽機藥之說便是來自此書。
按說正史未載李煜被害,后人便該對牽機藥之說打個大大的問號,但事實是大多數(shù)人寧愿相信一家之言的《默記》,為后主灑一掬同情之淚,也不愿相信《宋史》中平平淡淡的“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廢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吳王。” 因為很多人認為,《宋史》中的不少章節(jié)值得懷疑,尤其是太祖太宗年間的事情,更不能全信—— 。毒殺李煜的疑犯太宗趙光義,早已將那段歷史用金漆仔仔細細地刷了一遍。
其實隱飾李煜之死不過是順手之舉罷了,趙光義主要精力自是用于證明繼兄皇位的合法性,而最重要的,就是力脫自己在太祖暴卒中的干系。太宗對史官修史的干涉力度很大,太宗朝所修的《太祖實錄》歷經三次而無成,雖然已經做了大量的篡改和掩飾,他還是不滿意。但太宗已經得到了他想要的結果。太祖之死雖然留下了不少抹不去的痕跡,如“燭影斧聲”,但畢竟已如太宗所愿,被歷史封存,成了千古之謎。唯一的謎底,早已被深深埋入皇陵,無論太宗的雙手有沒有沾上兄長的血,千年后都已經徹底腐爛,化作了劫灰。
無論真相如何,結果只有一個:宋太祖趙匡胤,死于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時年五十歲。要到兩年后,忙碌的死神才降臨李煜的小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