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疾病 > 疾病01 > 正文

干擾素發(fā)現(xiàn)

2012-11-29 15:53 醫(yī)學教育網
|

1957年,英國病毒生物學家Alick Isaacs和瑞士研究人員Jean Lindenmann,在利用雞胚絨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擾現(xiàn)象時了解到,病毒感染的細胞能產生一種因子,后者作用于其他細胞,干擾病病毒干擾素圖片毒的復制,故將其命名為干擾素。

1966-1971年,F(xiàn)riedman發(fā)現(xiàn)了干擾素的抗病毒機制,引起了人們對干擾素抗病毒作用的關注,而后,干擾素的免疫調控及抗病毒作用、抗增殖作用以及抗腫瘤作用逐漸被人們認識。1976年Greenberg等首先報道用人白細胞干擾素治療4例慢性活動性乙肝,治療后有2例HBeAg消失。但是由于人白細胞干擾素原材料來源有限,價格昂貴,因此未能大量應用于臨床。

1980-1982年,科學家用基因工程方法在大腸桿菌及酵母菌細胞內獲得了干擾素,從每1升細胞培養(yǎng)物中可以得到20-40毫升干擾素。從1987年開始,用基因工程方法生產的干擾素進入了工業(yè)化生產,并且大量投放市場。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