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部及華北南部多有栽培木犀科(Oleaceae)女貞屬(Ligustrum)植物。約40~50種,灌木或小喬木,廣泛栽作綠籬并供觀賞。原產(chǎn)於歐洲、亞洲、澳大利亞和地中海地區(qū)。常綠或落葉,葉對生,通常廣橢圓形,葉綠光滑。花簇生於枝端,密集,乳白色,通常芳香。核果黑色,種子1~4枚。普通女貞(L. vulgare)耐寒,原產(chǎn)于東北歐和英國,在北美東北部歸化,株高約4.5公尺(15呎),廣泛種作綠籬。光澤女貞(L. lucidum,即女貞)原產(chǎn)於東亞,在溫暖地區(qū)高達(dá)9公尺,夏季開花,花序長25公分(10吋)。日本女貞(L. japonicum)高約4.7公尺,葉極光澤,不甚耐寒。加利福尼亞女貞(L. ovalifolium)原產(chǎn)於日本,葉較小,通常種作綠籬,亦要求溫暖的氣候。上述4種均有多樣化株型。
女貞是唇形目木犀科女貞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也稱女楨、女貞實、楨木、冬青子、白蠟樹子、鼠梓子、蠟樹、將軍樹等。原產(chǎn)于中國,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qū),華北、西北地區(qū)也有栽培,能耐-10℃左右低溫,是園林綠化中應(yīng)用較多的鄉(xiāng)土樹種。
傳說是古代魯國一位女子的名字。因其“負(fù)霜蔥翠,振柯凌風(fēng),而貞女慕其名,或樹之于云堂,或植之于階庭”故名。中國明朝浙江都司徐司馬,下令杭州城居民在門前遍植女貞樹。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欃檀木蘭,豫章女貞。”《藝文類聚》卷八九引 晉 蘇彥 《女貞頌》:“女貞之樹,一名冬生,負(fù)霜蔥翠,振柯凌風(fēng)。”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女貞》﹝集解﹞引 蘇恭 曰:“女貞葉似冬青樹及枸骨。”明 錢謙益《尚寶司少卿袁可立妻宋氏加封宜人制》:“制曰:主圣則臣直,故思志義之臣;家人利女貞,尤賴賢明之助。” 清 沈濤 《瑟榭叢談》卷下:“女貞凌嚴(yán)冬,艷不數(shù)桃李。”
形態(tài)特征
灌木或喬木,高可達(dá)25米;樹皮灰褐色。枝黃褐色、灰色或紫紅色,圓柱形,疏生圓形或長圓形皮孔。葉片常綠,革質(zhì),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至寬橢圓形,長6-17厘米,寬3-8厘米,先端銳尖至漸尖或鈍,基部圓形或近圓形,有時寬楔形或漸狹,葉緣平坦,上面光亮,兩面無毛,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側(cè)脈4-9對,兩面稍凸起或有時不明顯;葉柄長1-3厘米,上面具溝,無毛。圓錐花序頂生,長8-20厘米,寬8-25厘米;花序梗長0-3厘米;花序軸及分枝軸無毛,紫色或黃棕色,果實具棱;花序基部苞片常與葉同型,小苞片披針形或線形,長0.5-6厘米,寬0.2-1.5厘米,凋落;花無?;蚪鼰o梗,長不超過1毫米;花萼無毛,長1.5-2毫米,齒不明顯或近截形;花冠長4-5毫米,花冠管長1.5-3毫米,裂片長2-2.5毫米,反折:花絲長1.5-3毫米,花藥長圓形,長1-1.5毫米;花柱長1.5-2毫米,柱頭棒狀。果腎形或近腎形,長7-10毫米,徑4-6毫米,深藍(lán)黑色,成熟時呈紅黑色,被白粉;果梗長0-5毫米?;ㄆ?-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