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疾病 > 疾病01 > 正文

六經辨證-太陰病證治

2012-10-30 19:15 醫(yī)學教育網
|

一、臨床表現

《傷寒論》說:“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鞭。”

概括:臨床上凡是出現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時腹自痛,脈緩弱等證,就叫太陰病。是脾虛濕盛,病在脾經病變。

二、病理機制

寒濕內阻,損及脾陽,或寒邪直犯脾經,損及脾胃都會影響水谷的消化和排泄,寒濕邪阻運化,故時腹自痛。寒濕犯胃故嘔吐。胃氣呆滯故食不下。寒濕不化,脾氣不升,故見自利。

三、治則方藥

1.太陰病正治法

太陰病因屬里虛寒證(脾胃虛寒,故其治療原則,當以溫法補法為主,以溫中散寒為重點。如表證偏重的,先行解表;里證為急的,先治其里?!秱撎幤窙]有肯定方子,我們根據里虛寒證來看,自當溫里為主,特補出理中湯為太陰病主方。

2.太陰病兼變證治法

(1)既有下利腹脹滿(太陰里虛證),又有身體疼痛(太陽表證),是里虛挾表,當先用理中湯溫里,然后再用桂枝湯治表。

(2)表證未解,而又有腹?jié)M時痛,用桂枝加芍藥湯(桂枝湯加重芍藥用量),表未解挾有宿食而里實滿痛,用桂枝加大黃湯。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