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液外滲的處理方法:
一、非藥物處理
1.一般護理 在藥物外滲的48小時內,應抬高受累部位,以促進局部外滲藥物的吸收。在靜脈給藥過程,如發(fā)現或疑似外滲情況時,首先立即停止給藥,抽吸針頭及血管內的藥液,用適量的生理鹽水注射于局部以稀釋藥液,降低局部藥液濃度。
2.冷敷 冷敷可減輕蒽環(huán)類抗癌藥,如氮芥、阿霉素等所致的皮膚損傷程度,可用冰袋間斷冷敷滲出皮膚處24~48小時(時間長短以患者耐受程度為限)。
3.熱敷 適用于一般的藥物如生理鹽水、維生素、抗生素等,亦適合于植物堿類抗癌藥物的外滲,如長春新堿、長春花堿等。局部熱敷可加速外滲藥液的吸收和分散,減輕外滲藥液對局部的損傷。
二、藥物處理
1.生理鹽水、50%硫酸鎂、75%酒精濕敷可減輕水腫對局部組織的損傷,促進局部組織修復。據報道海普林軟膏和利百素凝膠可有效治療阿霉素外滲所致的局部組織損傷。
2.局部封閉 常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局部環(huán)形封閉。利多卡因可能作為激肽重要的穩(wěn)定劑起到阻斷疼痛的作用,有鎮(zhèn)痛、輕微血管擴張作用。地塞米松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特性作用,可以減少炎癥擴散,抑制炎性細胞肽的合成和阻滯磷酸脂酶A2的活性作用,中斷產生疼痛的持續(xù)性神經沖動起到鎮(zhèn)痛作用。
3.解毒劑的應用 硫代硫酸鈉可用做氮芥類、絲裂霉素、更生霉素等的解毒劑,可使藥物迅速堿化,減少損傷。長春新堿藥物外滲后局部可注射透明質酸酶,以促進藥物吸收和彌散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長春新堿和阿霉素等偏酸性的藥物外滲后也可用碳酸氫納局部注射。
4.中藥軟膏制劑 按照中醫(yī)活血化淤消中止痛原理制成的中藥涂抹膏對各種藥物外滲后引起的腫脹、淤血、疼痛療效確切。如清熱消腫膏外敷可治療高滲藥物輸注滲漏所致的腫脹。
三、外科處理
一旦患者發(fā)生藥物外滲,必須連續(xù)觀察和評估局部癥狀和體征。如保守療法失敗,潰爛形成,需請外科會診,徹底清創(chuàng)或聯合植皮整形手術,保住肢體的功能和外觀。
藥物外滲為常見的多發(fā)的并發(fā)癥,往往不會引起廣泛重視。但是在臨床工作中因該類問題往往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影響療效,同時也使醫(yī)患之間增加了很多矛盾。因此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從基礎做起,首先掌握精湛的穿刺技術。其次認真正確掌握預防措施,做到早預防、早發(fā)現、早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