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痘接種
“天花”又名痘瘡,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急性發(fā)疹性疾病。早在晉代時,著名藥學家道家葛洪在《肘后備急方》中已有記載,他說:“比歲有病時行,仍發(fā)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劇者多死”。同時他對“天花”的起源進行了追溯。指出:此病起自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公元23-26年)。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關于“天花”病的記載。書中還說:“永徽四年,此瘡從西流東,遍及海中”。這是世界最早關于“天花”流行的記載。對于“天花”書中尚載有具體治療藥物方法。
公元九世紀時歐洲天花流行甚為猖獗,在日耳曼軍隊入侵法國時,兵士感染天花,統(tǒng)率者竟下令采取殺死一切患者的殘忍手段。以防止其傳染,結果天花照樣流行,在印度則采取“天花女神”的迷信辦法,自然也無濟于事。
我國則不同,不僅早就注意天花的治療,而且積極采取預防措施。據清代醫(yī)學家朱純嘏在《痘疹定論》中記載,宋真宗(公元998——1022年)或仁宗(公元1023——1063年)時期,四川峨眉山有一醫(yī)者能種痘,被人譽為神醫(yī),后來被聘到開封府,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種痘獲得成功。后來王素活了六十七歲,這個傳說或有訛誤,但也不能排除宋代有產生人痘接種萌芽的可能性,到了明代,隨著對傳染性疾病的認識加深和治療痘疹經驗的豐富,便正式發(fā)明了人痘接種術。
清代醫(yī)家俞茂鯤在《痘科金鏡賦集解》中說得很明確:“種痘法起于明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乾隆時期,醫(yī)家張琰在《種痘新書》中也說:“余祖承聶久吾先生之教,種痘箕裘,已經數代”。又說:“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這些記載說明,自十六世紀以來,我國已逐步推廣人痘接種術,而且世代相傳,師承相授。
清初醫(yī)家張璐在《醫(yī)通》中綜述了痘漿、旱苗、痘衣等多種預防接種方法。其具體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瘡漿液塞入接種兒童鼻孔中,或將痘痂研細,用銀管吹入兒鼻內;或將患痘兒的內衣脫下,著于健康兒身上,使之感染??傊?,通過如上方法使之產生抗體來預防天花。
由上可知,我國至遲在十六世紀下半葉已發(fā)明人痘接種術,到十七世紀已普遍推廣。公元1682年時,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種痘。據康熙的《庭訓格言》寫道:“訓曰: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及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諸藩,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嘗記初種時,年老人尚以為怪,朕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耶?”可見當時種痘術已在全國范圍內推行。
人痘接種法的發(fā)明,很快引起外國注意,俞正燮《癸巳存稿》載:“康熙時,(公元1688年)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yī)”。這是最早派留學生來中國學習種人痘的國家。種痘法后經俄國又傳至土耳其和北歐。公元1717年,英國駐土耳其公使蒙塔古夫人在君士坦丁堡學得種痘法,三年后又為自己6歲的女兒在英國種了人痘。隨后歐洲各國和印度也試行接種人痘。十八世紀初,突尼斯也推行此法。公元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州長崎,把種痘法傳授給折隆元,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醫(yī)宗金鑒》傳到日本,種痘法在日本就廣為流傳了。其后此法又傳到朝鮮。十八世紀中葉,我國所發(fā)明的人痘接種術已傳遍歐亞各國。公元1796年,英國人貞納(E.Jenner)受我國人痘接種法的啟示,試種牛痘成功,這才逐漸取代了人痘接種法。
我國發(fā)明人痘接種,這是對人工特異性免疫法一項重大貢獻。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伏爾泰曾在《哲學通訊》中寫載:“我聽說一百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種習慣,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由此可見我國發(fā)明的人痘接種術(特異性人工免疫法)在當時世界影響之大。
牛痘接種
1796年5月17日,正是琴納47歲的生日。這天,琴納的候診室里一清早就聚集了很多好奇的人。屋子中間放著一張椅子,上面坐著一個八歲的男孩菲普士,正津津有味地吃著糖果。琴納則在男孩身邊走來走去顯得有些焦急不安,他正在等一個人。
不久,一位包著手的女孩來了。她就是擠牛奶的姑娘尼姆斯,幾天前她從奶牛身上感染了牛痘,手上長起了一個小膿皰。琴納所等的人正是她,今天他要大膽地實施一個幾十年日思夢想的計劃了:他要把反應輕微的牛痘接種到健康人身上去預防天花。
琴納用一把小刀,在男孩左臂的皮膚上輕輕地劃了一條小痕,然后從擠牛奶姑娘手上的痘痂里取出一點點淡黃色的膿漿,并把它接種到菲普士劃破皮膚的地方。
兩天以后,男孩便感到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地就好了,菲普士又照樣活潑地與其他孩子們一起在街上嬉鬧玩耍了。
菲普士非常順利地挨過了牛痘“關”。
現(xiàn)在擺在琴納面前最主要的事情是:證明菲普士今后再也不會傳上天花。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么目的就達到了,而牛痘的接種就是真正成功了!
過了一些時候,琴納從天花病人身上取來了一點痘痂的膿液,接種在菲普士身上。
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也是琴納感到緊張、擔心的日子。如果接種的牛痘不能預防天花的話,那菲普士就將因此患上嚴重的天花,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
然而,一星期過去了,又一星期過去了。菲普士依然很健壯。
以后,又接著做了一批批試驗,更進一步證實了牛痘預防天花的作用。
是的,勝利了!牛痘疫苗預防天花的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
琴納成功的消息傳遍了整個歐洲,同時也傳遍了全世界。
然而,任何事物的發(fā)展永遠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牛痘疫苗的發(fā)明也是如此。
1797年,當琴納將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研究結果寫成論文送到英國皇家學會時,卻遭到了拒絕。一年后,琴納自己籌集經費刊印發(fā)表這些論文時還引起了廣泛的爭論。
有的表示堅決的支持,有的人持懷疑態(tài)度,也有的持反對意見。反對者瘋狂誣蔑,造謠說:“種了牛痘以后會使人頭上長出牛角,發(fā)出牛叫的聲音。”
然而,真理就是真理,它不會永遠被謬誤所埋葬。
在無數次實踐的面前,一切懷疑、反對都被無情的事實所粉碎。天花可以用種牛痘來預防的事實,終于占據了歷史上應有的位置。
天花,這種由比細菌還小的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能夠用牛痘來預防了。當時的人們還不知道病毒這兩個字,可是在科學實踐過程中,這種可怕的傳染病卻已開始被人們控制起來了。
現(xiàn)在,全世界已有很多年沒有發(fā)生天花了,聯(lián)合國衛(wèi)生組織已經取消種痘作為國際交往的一項必須檢疫的規(guī)定。但是過去,我們每個新出生的嬰孩都必須接種牛痘,以使嬰孩體內自己產生出對抗天花的防疫力量來。由于種一次牛痘只能具備大約六年左右的免疫力,因而在過去,人人都必須定期種痘以預防天花。
琴納的成功開辟出了一個新的領域,這個新領域也就是免疫學。
“免疫”就是天然的或者利用人工的方法,使人體對某些傳染病產生抵抗力,使人體免受這些疾病的侵害的意思。
琴納發(fā)明的牛痘接種不僅使人類免受了天花的肆虐,并且還為以后的許多科學家不懈地向傳染病展開新的攻擊開辟了一條道路。
在免疫學的領域內,隨著病菌的逐一被發(fā)現(xiàn),用來預防不同傳染病的新疫苗也逐一出現(xiàn)了:1881年巴斯德發(fā)明了預防炭疽病的疫苗,1885年預防被瘋犬咬傷所引起的狂犬病的疫苗也研制成功。
天花是一種古老的疾病,長期以來反復流行于全世界,使很多人為之喪生。該病由天花病毒引起,主要表現(xiàn)有高熱、全身酸痛、惡心嘔吐,皮膚成批出現(xiàn)斑疹、丘疹、皰疹、膿皰,最后結痂、脫痂、遺留痘疤(俗稱麻子)。這種病傳染性很強,病情重,病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