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dǎo)
患者自覺心跳、心慌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病證。包括驚悸和怔忡。
因驚恐、情緒激動或勞累等外界刺激而心跳,稱作驚悸;無任何誘因心中悸
動不安,稱作怔忡。心悸屬心的病證,但也可因其他臟腑病變影響心臟而致。
漢代《金匱要略》中首先提出驚悸的病名。
宋代《太平圣惠方》等書將驚悸、怔忡并論。
在病因病機方面,張仲景認為心悸有因虛弱而血不榮心和水飲凌心的不同。
元代《丹溪心法》認為,虛證多屬血虛,實證多為痰飲。清代《醫(yī)林改錯》、《血證論》又補充了瘀血導(dǎo)致心悸的內(nèi)容。心悸以虛為本,以實為標,臨床上極易見到本虛標實的病證,應(yīng)權(quán)衡輕重緩急,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