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APP下載
手機網(wǎng)
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手機網(wǎng)

手機網(wǎng)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 > 醫(yī)學(xué)百科類 > 中藥 > 正文

蠶豆藥用價值

蠶豆的醫(yī)療作用,前人早有記述,說蠶豆莖、葉、花、莢殼和種皮均可入藥。明代《群芳譜》記載:蠶豆“味甘微辛平無毒,快胃、和臟腑、解酒毒。主要功能:健脾、除濕、通便、涼血”。據(jù)《中醫(yī)學(xué)大辭典》介紹,蠶豆有健脾除濕、通便涼血的功能,治療小便頻數(shù)、咳血、鼻衄有顯著療效。蠶豆性味甘平,微辛。除食用外,還有快胃、祛濕、利臟腑,“補中益氣,澀精實腸”等功能,可用于治療多種疾病。例如,用存放三年以上的陳豆煎湯飲,或用蟲蛀蠶豆與適量豬肉燉熟食之,或用蠶豆與冬瓜皮共用水煎服,可以治療水腫;用蠶豆衣與紅糖煮成浸膏,以瓶裝存放,連日服用,可治療慢性腎炎;把蠶豆(鮮品或干品泡胖)搗爛如泥,涂于頭上隨干隨換,可治禿瘡。

蠶豆種子含兩種糖苷嘧啶(Pyrimidine slucoside),即巢菜堿苷(Vicine,2,6-二氨基-4,5-二羥基嘧啶-5-β-葡萄糖苷,分子式C10H16N4O7)和伴蠶豆嘧啶(Covicine,分子式C10H15N3O5),還含有磷脂、膽堿、哌啶酸-2(Pipecolic acid),植物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素(Trypsin inhibitors)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素(Chymotrypsin inhibitor)等。性味甘、平。功用主治:健睥、利濕、治隔食、水腫、搗敷外用可治禿瘡。國外民間傳統(tǒng)醫(yī)術(shù),用作利尿劑、祛痰劑和補藥。

蠶豆莖(蠶豆梗),含山梨酚(Kaempferol)、對羥基苯甲酸、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白樺脂醇(Betulin)等。莖、葉、花、豆莢都含D-甘油酸(有利尿作用)。功用主治:止血、止瀉、治各種內(nèi)出血,水瀉,外用治燙傷。

蠶豆葉含山梨-3-葡萄糖苷(Kaempferol-3-glucoside-7-rhamnoside)、D-甘油酸(D-glyceric acid)、5-甲酰四氫葉酸(Folinic acid)、葉綠醌(Plastoquinone)、游離氨基酸,其中以天門冬氨酸較多,并含豐富的多巴(Dopa)。性味苦微甘、溫。功用主治:肺結(jié)核咯血、消化道出血、外傷出血、臁瘡。

蠶豆花,性味甘、平。功用主治:涼血、止血。治咳血、鼻衄、血痢、帶下、高血壓病。

蠶豆殼(蠶豆皮即種皮)含β-[3-(β-D-吡喃葡糖氧基)-4-羥苯基]-L-丙氨酸(β-[3-(β-D-glucopyranosyloxy)-4-hydroxy-phenyl]-L-alaninc)、L-酪氨酸、多巴(Dopa,3,4-二羥丙氨酸)。功用主治:利尿滲濕,治水腫、腳氣、吐血、胎漏、小便不利,外用治天泡瘡、黃水瘡、疬癰。炒焦用為茶劑,有促進(jìn)消化,健胃止渴之效。

蠶豆莢殼含β-[3-(β-D-吡喃葡糖氧基)-4-羥苯基]-L-丙尿血、消化道出血、手術(shù)野出血等,外用治天泡瘡、燙傷。莢中所含的左旋多巴,是一種治療帕金森(Parkinson)氏癥的藥物,但也是引起蠶豆黃病的病因之一。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dǎo)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