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盆草又名地蜈蚣草、鼠牙半枝蓮、石指甲、黃開口草、瓜子草等,屬景天科多年生草本,莖匍匐,易生根,高10-20厘米,葉常為3片輪生,肉質(zhì),披針形至矩形,長1.5-2.5厘米,先端狹長,基部有距,花序聚傘狀,花小,淡黃色。5-6月間開花。垂盆草一般生長在山坡巖石石隙、山溝邊、河邊濕潤處,極易栽培,對環(huán)境要求不嚴(yán),家前屋后均可種植,也可盆栽,通常采用分株繁殖,可在早春萌芽前或晚秋枯萎后進(jìn)行移栽,若施人糞水1~2次,生長更佳。
垂盆草是一味民間流傳極廣的常用藥草,全年可采全草鮮用或用沸水速燙速撈取,曬干,備用。
全草據(jù)化驗,含有N-甲基異石榴皮堿、二氫-N-甲基異石榴皮堿、景天庚酮糖、果糖、蔗糖等。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尿、排膿生肌的功效。
臨床上治療的疾病有:
⑴ 燙火傷、癰腫惡瘡、乳腺炎、腮腺炎、丹毒、疤癤等,一般采集鮮草,洗干凈,搗爛外敷,日換2次,數(shù)日即愈。
⑵ 毒蛇咬傷,一般被毒蛇咬傷后,先進(jìn)行傷口消毒,用三棱針或粗針,在腫脹明顯的手指或腳趾間針刺“八風(fēng)穴”或“八邪穴”,通過針刺排毒,內(nèi)服解毒藥,然后用預(yù)先搗爛的鮮垂盆草,外敷傷口四周,每日換藥2次,連敷數(shù)日即愈。
⑶ 急、慢性肝炎,可采用垂盆草1~2兩,用水洗干凈,加紅糖1兩,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用4~5周,可使轉(zhuǎn)氨酶下降,(必須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使用),另據(jù)科研報告,全草一定濃度對卡他球菌作用,對小鼠腫瘤S37有抑制作用。
1.化學(xué)成分:垂盆草含甲基異石榴皮堿等生物堿,景天庚糖、果糖、蔗糖等。
2.藥理作用:垂盆草有保肝作用,對葡萄球菌、鏈球菌、傷寒桿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