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dǎo)
臍衣科植物石耳的葉狀體。又稱石木耳、巖菇、石壁花。我國(guó)中部和南部地區(qū),如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均有分布。四季可采,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用。
[性能]味甘,性微寒。能清熱止血,明目,化痰。
[參考]含石耳酸、紅粉苔酸。
動(dòng)物實(shí)驗(yàn)有止咳、祛痰作用。其熱水浸出物經(jīng)乙醇沉淀,再用冷凍——溶解法精制所得的活性物質(zhì),有顯著抗癌作用。
[用途]用于衄血、咳血、吐血、便血、崩漏,以血分有熱者為宜;肝熱目赤,目昏;肺熱咳嗽。
[用法]煎湯,蒸食,煮食,或作丸、散服。
[注意]脾胃虛寒的病人不宜。
[附方]
1,石耳止血丸:石耳150g,枯礬30g,密陀僧30g。共研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于食前,以米飲送服20丸。
源于《圣惠方》。本方主要取石耳的止血作用,枯礬、密陀僧能收澀腸道、制止出血,共奏澀腸止血之效。用于便血水止或脫肛。
2,石耳蒸豬肉:石耳15g,溫水浸軟,豬瘦肉90g,切片,加水適量和鹽少許,蒸熟。上午蒸一次,喝湯,下午蒸一次,全部服食。
本方取石耳化痰止咳,豬瘦肉能補(bǔ)虛。用于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少數(shù)病人服用后有輕度頭昏、胃腸不適、乏力等副作用,可在2~3天內(nèi)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