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熱凈導致肝臟損傷,而阿司匹林和另一種叫做其他非甾體消炎藥(NSAIDs)產品則有可能導致胃出血。雖然這些情況只會發(fā)生在一小部分人群身上,但一旦發(fā)生都是致命的。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再次發(fā)出鄭重警告,在藥物外包裝的顯著位置應標注相關提示,希望借此減少因此出現的不良藥物反應。
在美國,每年都有數千萬人不通過醫(yī)生而自己直接購買止痛片,大多數情況下,患者按照說明書服用止痛片不會產生危險。但讓專家擔憂的是,使用這些藥品的患者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已經屬于濫用藥物,而且沒有意識到藥物與其他物品混合時所可能產生的危險。
一個被廣泛使用的例子是,此前研究證明,每年有16500例死亡與服用其他非甾體消炎藥(NSAIDs)有關。60歲以上的人服用NSAIDs導致胃出血的可能性很高。
所以,FDA一直以來都要求在藥物外包裝的顯著位置標注相關提示,以此提醒患者注意。
大家可能都吃過阿司匹林,可是它的故事可不是人人都了解的。
可以說阿司匹林是現在世界上最常用的,也是歷史最悠久一種藥。這之前它的歷史已經經過傳奇般的一個循環(huán),從古代的止痛藥到麻風病藥,經歷了拿破侖的海戰(zhàn),到二次大戰(zhàn)間的歐洲,到現在的又一次新的各種預防性用途。它伴隨了宇航員登月,且被記入吉尼斯世界紀錄。西班牙哲學家加賽特(Jose O. Gasset)甚至把二十世紀稱作阿司匹林的世紀。
阿司匹林的分子結構
阿司匹林的傳奇的歷史和人類文明幾乎一樣悠長。人類很早就發(fā)現了柳樹類植物的提取物(天然水楊酸)的藥用功能。古蘇美爾人的泥板上就有用柳樹葉子治療關節(jié)炎的記載。古埃及的最古老的醫(yī)學文獻《埃伯斯紙草文稿》(the Ebers papyrus,1550 B.C.)記錄了埃及人至少在公元前二千多年以前已經知道干的柳樹葉子的止痛功效。古希臘醫(yī)師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5世紀記錄了柳樹皮的藥效,這一知識被后來的蓋倫(Galen)等古希臘和羅馬名醫(yī)反復引用。中國古人也很早就發(fā)現了柳樹的藥用價值。據《神農本草經》記載,柳之根、皮、枝、葉均可入藥,有祛痰明目,清熱解毒,利尿防風之效,外敷可治牙痛。
柳樹在歐洲一直都被很好地用來做藥物,直到中世紀木材業(yè)的大發(fā)展。因為需求的巨大,在很多地方的柳樹無法繼續(xù)被提供作為藥用。但是學者們的研究仍然在進展。1763年,有個叫斯通的學者(the Reverend Edward Stone)向英國皇家學會報告了用柳皮粉醫(yī)治發(fā)燒的療法,指出柳皮還能治療瘧疾。他認為,根據哲學教義,植物的藥效應該和它們的生長環(huán)境有關;因為柳樹通常是長在潮濕的土壤里,而發(fā)燒和陰冷潮濕有關。這還和中醫(yī)的某些思想有點像.
又是戰(zhàn)爭讓阿司匹林重新回到歷史的聚光燈下。自從發(fā)現美洲以后,歐洲人就改用南美進口的奎寧做止痛退燒藥。但是當拿破侖的法國海軍敗給英國海軍之后,歐洲大陸的海外貿易被封鎖。法國等歐洲大陸國家不得不重新用利用柳樹等易得的止痛藥。
在1828年,法國藥學家Henri Leroux和意大利化學家Raffaele Piria終于成功地從柳樹皮里分離提純出了活性成分水楊苷(Salicin)。這個苦味的提取物的名稱是從柳樹的拉丁名Salix alba得來的。因為它的酸味,人們通常稱它水楊酸(salicylic acid).后來這種德國化學家赫爾曼科爾貝(Herman Kolbe)成功實現了它的人工合成。但是水楊酸做為藥物并不成功,它有一種極為難吃的味道,而且對胃的刺激很大,許多患者甚至認為用它的治療比病癥本身更難忍受。
1897年,德國拜耳公司的化學家費利克斯霍夫曼(Felix Hoffman)給水楊酸分子加了一個乙?;l(fā)明了乙酰水楊酸,也就是現在的阿司匹林。根據拜耳公司的官方歷史,霍夫曼的研究動力來源于他的父親服用水楊酸時候對藥的強烈味道和副作用的抱怨?;舴蚵€有另一個著名的成就。他用同樣的方法合成了乙酰嗎啡。當時的醫(yī)生剛剛開始注意到嗎啡的成癮性,霍夫曼的乙酰嗎啡很快就被拜耳公司以非上癮性嗎啡投入市場。
關于乙酰水楊酸的發(fā)明歸屬后來有一些爭議。1949年,霍夫曼在拜耳公司的上級艾興格林(Arthur Eichengrün)聲稱給水楊酸加上乙?;撬闹饕?,而他因為是猶太人而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而事實上后來又發(fā)現乙酰水楊酸早幾十年前就被合成出來了。法國化學家戈哈特(Charles Gerhardt)1853年就合成了不純的乙酰水楊酸;德國化學家克勞特(Karl J. Kraut)之后制得了更純的產品。但他們都沒有發(fā)現它的醫(yī)學價值。
乙酰水楊酸在拜耳公司合成出來后最初并沒有引起當時的藥物部門主任HeinrichDreser的重視,幾乎被打入冷宮。但是最終還是進行了動物和人體實驗,這些實驗的成功很快就使拜耳公司決定把它投入市場。這種藥物被正式命名為阿司匹林(Aspirin)。A指乙酰基(Acetyl),spir來自水楊酸的另一種來源灌木繡線菊(spireae),in是當時藥名的常用的結尾。
1899年,拜耳公司給約三萬名醫(yī)生發(fā)去了阿司匹林的宣傳資料。很快,阿司匹林就成了世界上最暢銷的藥物。而拜耳公司也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國設立了阿司匹林的生產廠家。但是拜耳公司的這個著名藥物的命運即將在來臨的世界大戰(zhàn)中改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戰(zhàn)火很快席卷歐洲,亞洲和美洲。拜耳公司很快成了戰(zhàn)爭的受害者。1919年,它的海外的資產(包括專利和商標)作為賠償被勝利的同盟國,英國,法國,美國等獲得。拜耳公司估計1919年的銷售總額只有戰(zhàn)爭爆發(fā)前1913年的三分之二。
戰(zhàn)后在美國和加拿大,斯特林藥業(yè)公司(Sterling Drug)以五百萬美元的價格獲得了拜耳公司的資產,包括拜耳的名稱和著名商標的使用權。當阿司匹林的專利過期以后,市場上充斥了各廠家生產的乙酰水楊酸。雖然后來拜耳公司逐步獲得了不含其他70多個國家的阿司匹林的商品名,但在美國這個世界最大的藥物市場上,戰(zhàn)后的幾十年里它不得不以另一個名字來銷售阿司匹林。直到1994年,拜耳公司才從斯特林藥業(yè)公司的新主人SmithKlineBercham公司買回了阿司匹林的產權,價錢是十億美元。拜耳公司為在美國贖回自己的名稱和商標付出了天價。
阿司匹林抗癌的研究結果近來時有報道。英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顯著降低患腸癌的風險。這是第一個基于長期隨機對比試驗的結果,為阿司匹林的抗癌效果提供了有力證據。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10月28日在英國醫(yī)學刊物《柳葉刀》網站上報告了這項成果。研究開始于1999年,共有800多名參與者被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每天服用600毫克阿司匹林,服藥時間至少持續(xù)兩年,另一組則作為對照。
這些參與者多是一種名為林奇綜合征的疾病患者,這是一種遺傳疾病,患者由于基因問題而有較高的腸癌風險。但到2010年時進行的跟蹤調查顯示,服用阿司匹林一組人患腸癌的比例大大低于對照組,只有后者的約一半,那些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患癌風險更是可以降低60%以上。
領導研究的約翰·伯恩教授說,這項研究揭示的是阿司匹林在防癌方面的長期效果,這種效果在短期內不一定顯現,需要多年之后才能看到服用阿司匹林的好處。
他也提醒說,阿司匹林有一些副作用,比如容易導致胃潰瘍等,人們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但總的來說,有林奇綜合征等遺傳病而患癌風險較高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應是利大于弊。
英研究發(fā)現日服少量阿司匹林可降患癌風險37%
英國科學家經研究發(fā)現,每天服用一片阿斯匹林能夠將癌癥死亡風險降低37%。此外,每天服用阿斯匹林也能遏制癌癥擴散,讓擴散風險降低55%。牛津大學的科學家表示英國國家衛(wèi)生與臨床優(yōu)化研究所未來應建議醫(yī)生為癌癥患者開具阿斯匹林,幫助他們對抗這種可怕的疾病。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科學家經研究發(fā)現,每天服用一片阿斯匹林能夠將癌癥死亡風險降低37%。此外,每天服用阿斯匹林也能遏制癌癥擴散,讓擴散風險降低55%。牛津大學的科學家表示這是一項強有力的證據,英國國家衛(wèi)生與臨床優(yōu)化研究所(NICE)未來應建議醫(yī)生為癌癥患者開具阿斯匹林,幫助他們對抗這種可怕的疾病。
在一項由20萬名癌癥患者參與的研究中,英國科學家發(fā)現5年內每天服用一片阿斯匹林能夠讓癌癥死亡風險降低37%。另一項研究發(fā)現,服用阿斯匹林3年能夠讓男性的癌癥患病風險降低23%,女性的患病風險降低25%。研究人員發(fā)現,在確診患上癌癥之后,如果患者在至少6年半內每天服用阿斯匹林,癌癥擴散風險可降低55%。
科學家此前就曾發(fā)現阿斯匹林能夠預防確定類型的癌癥,尤其是腸癌和喉癌。但發(fā)現阿斯匹林能夠通過防止擴散到其他器官的方式治療癌癥還是第一次。癌癥擴散往往帶有致命性。研究參與者、牛津大學和約翰·拉德克里夫醫(yī)院的彼得·羅斯威爾教授表示,目前迫切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了解阿斯匹林的功效。他說:“如果NICE優(yōu)先考慮阿斯匹林,定會產生巨大影響。”研究論文刊登在《柳葉刀》雜志上。
羅斯威爾指出:“在未來對服用阿斯匹林的風險和益處之間的平衡關系進行分析時,我們必須考慮到阿斯匹林可預防癌癥這個因素。迄今為止,所有有關阿斯匹林的指導意見都只將目光聚焦預防中風和心臟病。研究顯示阿斯匹林在預防癌癥方面也能發(fā)揮巨大功效,甚至超過預防心臟病和中風的功效。”
阿斯匹林能夠降低血小板的效力——血小板可導致血液凝結。由于這種功效,醫(yī)生向心臟病和中風患者開具阿斯匹林,以降低出現血凝塊的可能性??茖W家認為血小板同樣與惡性腫瘤的形成有關,同時能夠將這種疾病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通過降低血小板效力,阿斯匹林能夠幫助預防和治療癌癥。
盡管發(fā)現了這個強有力的證據,羅斯威爾還是建議患者不要單純地為了預防癌癥而每天服用阿斯匹林。提出這種建議的原因在于:阿斯匹林也能產生一些副作用,例如胃潰瘍和腸道內出血。此外,這種藥物還能導致腎病和耳鳴。但羅斯威爾同時也指出很多通過服用阿斯匹林預防中風和心臟病的患者同時也降低了他們的癌癥死亡風險。
英國癌癥研究院首席醫(yī)師彼得·約翰遜教授表示:“這是一項令人興奮的研究發(fā)現,意味著我們找到了另一種降低癌癥風險的途徑。根據以往的研究,不吸煙、保持健康的體重以及減少酒精攝入量都能降低癌癥風險。不過,在決定服用阿斯匹林前,患者應該征求醫(yī)生的意見,因為這種藥物也會產生內出血——尤其是70歲以上的老人——等副作用。根據這項研究,阿斯匹林能夠防止癌癥擴散,這無疑為已經得到確診的癌癥患者帶去福音。”(來源:《每日郵報》,編譯:sh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