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兒支氣管炎的中醫(yī)治療”的相關知識,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了如下內(nèi)容,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肺炎喘嗽的治療以開肺化痰、止咳平喘為主法。
1.風寒郁肺證
主癥惡寒發(fā)熱,無汗,嗆咳不爽,呼吸氣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紅,舌質(zhì)不紅,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浮緊,指紋浮紅。
治法:辛溫宣肺,化痰止咳。
方藥:華蓋散加減。常用麻黃、杏仁、甘草散寒宣肺,荊芥、豆豉辛溫解表,桔梗、防風解表宣肺。本證易于化熱,可加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
2.風熱郁肺證
主癥:初起證候稍輕,見發(fā)熱惡風,咳嗽氣急,痰稠黏或黃,口渴咽紅,舌紅,苔薄白或黃,脈浮數(shù)。重證則見高熱煩躁,咳嗽微喘,氣急鼻扇,喉中痰鳴,面色赤紅,便干尿黃,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指紋紫滯。
治法:辛涼宣肺,清熱化痰。
方藥:銀翅散合麻杏石甘湯加減。常用麻黃、杏仁、生石膏、生甘草清熱宣肺,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薄荷辛涼解表,桔梗、牛蒡子清熱利咽。
3.毒熱閉肺證
主癥:高熱持續(xù),咳嗽劇烈,氣急鼻扇,甚至喘憋,涕淚俱無,鼻孔干燥如煙煤,面赤唇紅,煩躁口渴,溲赤便秘,舌紅而干,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解毒,瀉肺開閉。
方藥:黃連解毒湯合三拗湯加減。常用炙麻黃、杏仁、枳殼、黃連、黃芩、梔子、石膏、甘草、知母。
4.痰熱閉肺證
主癥:發(fā)熱煩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難,氣急鼻扇,喉間痰鳴,口唇發(fā)紺,面赤口渴,胸悶熱脹滿,泛吐淡涎,舌質(zhì)紅,舌苔黃,脈弦滑。
本證多見于肺炎喘嗽的中期,痰熱俱甚,郁閉于肺,而見上述諸癥。臨床以發(fā)熱、咳嗽、痰壅、氣急、鼻扇為特征。嚴重者肺氣閉塞,可致氣滯血瘀,見口唇發(fā)紺,胸高氣急,痰壅如潮,悶亂煩躁,證屬危急,必須及時救治,否則易因邪盛正虛轉(zhuǎn)為變證。
治法:清熱滌痰,開肺定喘。
方藥:五虎湯合葶藶大棗得肺湯加減。常用麻黃、杏仁、前胡宣肺止咳,生石膏、黃芩、魚腥草、甘草清肺瀉熱,桑白皮、葶藶子、蘇子瀉肺滌痰,細茶肅肺化痰。
熱甚者加梔子、虎杖清泄肺熱;熱盛便秘,痰壅喘急,加生大黃,或用牛黃奪命散滌痰瀉火;痰盛者,加浙貝母、天竺黃、鮮竹瀝清化痰熱;喘促而面唇青紫者,加丹參、赤芍活血化瘀。
5.陰虛肺熱證
主癥:病程較長,低熱盜汗,干咳無痰,面色潮紅,舌質(zhì)紅乏津,舌苔花剝、苔少或無苔,脈細數(shù)。
治法:養(yǎng)陰清肺,潤肺止咳。
方藥:沙參麥冬湯加減。常用南沙參、麥冬、玉竹、天花粉養(yǎng)陰生津,桑葉、款冬花止咳,生扁豆、甘草健脾。
6.肺脾氣虛證
主癥:低熱起伏不定,面白少華,動則汗出,咳嗽無力,納差便溏,神疲乏力,舌質(zhì)偏淡,舌苔薄白,脈細無力。
治法:補肺健脾,益氣化痰。
方藥:人參五味子湯加減。常用人參、五味子、茯苓、白術健脾益氣斂肺,百部、橘紅止咳化痰,生甘草和中。
以上“小兒支氣管炎的中醫(yī)治療”來自醫(yī)學教育網(wǎng),更多中醫(yī)知識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