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索引:
一、 鉤端螺旋體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二、 小兒呼吸系統解剖特點是什么?
三、 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會出現什么表現?
具體解答:
一、 鉤端螺旋體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鉤端螺旋體病主要臨床表現可分為三期:
1. 早期(鉤體血癥期)起病后3天內,突起寒戰(zhàn)高熱,全身酸痛,尤腓腸肌痛為甚,眼結膜充血,淺表淋巴結腫大、壓痛,皮膚可見少數出血點,全身毒血癥明顯,重者發(fā)生休克。輕者似感冒,3~5天自愈。部分病例則由敗血癥期轉入內臟損害期。
3. 后期(恢復期或后發(fā)癥期)起病后7~14天,少數患者可出現再次發(fā)熱,38℃左右,極少數出現第3次發(fā)熱持續(xù)3~5天;無菌性腦膜炎,多發(fā)性神經炎等。最常見和最嚴重的并發(fā)癥是閉塞性腦動脈炎;眼后發(fā)癥,如虹膜睫狀體炎、葡萄膜炎等常發(fā)生于病后1周~1個月。
二、 小兒呼吸系統解剖特點是什么?
(一)上呼吸道 嬰幼兒鼻腔比成人短,無鼻毛,后鼻道狹窄,黏膜柔嫩,血管豐富,易于感染;發(fā)炎時,后鼻腔易堵塞而發(fā)生呼吸和吸吮困難。鼻腔黏膜與鼻竇黏膜相連續(xù),且鼻竇口相對較大,故急性鼻炎時易致鼻竇炎,嬰兒出生后6個月即可患急性鼻竇炎,尤以上頜竇和篩竇最易發(fā)生感染。咽鼓管較寬、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易侵及中耳,引起中耳炎。咽部亦較狹窄,方向垂直。咽扁桃體至1歲末逐漸增大,4~10歲發(fā)育達高峰,14~15歲逐漸退化,故扁桃體炎常見于年長兒,嬰兒少見。喉部呈漏斗狀,喉腔較窄,聲門裂隙相對狹窄,軟骨柔軟,黏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組織,炎癥時易引起局部水腫,導致聲音嘶啞和呼吸困難。
(二)下呼吸道 嬰幼兒的氣管、支氣管較成人狹窄;黏膜柔嫩,血管豐富;軟骨柔軟,缺乏彈力組織,支撐作用薄弱;黏液腺分泌不足,氣道較干燥。纖毛運動較差,不能有效地清除吸入的微生物。故不僅易于感染且易致呼吸道阻塞。左支氣管細長,由氣管側方伸出,而右支氣管短粗,為氣管直接延伸,異物易墜入右支氣管,引起右側肺段不張或肺氣腫。
小兒肺的彈力纖維發(fā)育較差,血管豐富,毛細血管與淋巴組織間隙較成人為寬,間質發(fā)育旺盛,肺泡數量較少,造成肺的含血量豐富而含氣量相對較少,故容易感染,并易引起間質性炎癥、肺氣腫或肺不張等。
異物進入氣管后,因氣管黏膜受刺激而引起劇烈嗆咳,繼以嘔吐及呼吸困難,片刻后癥狀漸減輕或緩解。視異物的大小和停留于氣管的部位而產生不同的癥狀。異物居留于氣管者,多隨呼吸移動而引起劇烈的陣發(fā)性咳嗽,睡眠時咳嗽及呼吸困難均減輕。呼吸困難多為吸氣性,但若異物較大而嵌在氣管隆突之上,則表現為混合性呼吸困難,同時呼氣有喘鳴音,極似支氣管喘息。一般氣管異物有以下三個典型癥狀:①氣喘哮鳴;②氣管拍擊音;③氣管撞擊感。異物停于一側支氣管,患兒咳嗽、呼吸困難及喘鳴癥狀減輕,稱無癥狀期。此期僅有輕度咳嗽及喘鳴,以后因異物堵塞和并發(fā)炎癥,產生肺氣腫或肺不張等支氣管阻塞癥狀。異物歷時較長者,炎癥加劇,可并發(fā)肺膿腫及膿氣胸等,加重呼吸困難,并引起全身中毒癥狀如高熱等。一般異物都停留在支氣管中,表現發(fā)熱、咳嗽、咳痰,出現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炎、支氣管擴張或肺膿腫等癥狀。
點擊下載:《兒科主治醫(yī)師》答疑周刊( 2020年第28期)
〖醫(yī)學教育網版權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