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傳統(tǒng)師承確有專長考核越來越近,相信很多參加傳統(tǒng)師承確有專長考核的考生都對“中醫(yī)師承考試內容:乳癰(急性乳腺炎)的病因、診斷與治療”感興趣,記住考點考試不丟分!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您整理相關知識點如下:
乳癰的定義:乳癰是發(fā)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本病相當于西醫(yī)的急性乳腺炎。
乳癰的病因病機:
一、肝郁氣滯乳頭屬足厥陰肝經,肝主疏泄,能調節(jié)乳汁的分泌。若情志內傷,肝氣不舒,厥陰之氣失于疏泄,使乳汁發(fā)生壅滯而結塊;郁久化熱,熱勝肉腐則成膿。
二、胃熱壅滯乳房屬足陽明胃經,乳汁為氣血所生化,產后恣食肥甘厚味而致陽明積熱,胃熱壅盛,導致氣血凝滯,乳絡阻塞而發(fā)生癰腫。
三、乳汁瘀滯乳頭破損或凹陷,影響哺乳,致乳汁排出不暢,或乳汁多而嬰兒不能吸空,造成余乳積存,致使乳絡閉阻,乳汁瘀滯,日久敗乳蓄積,化熱而成癰腫。
乳癰的診斷:
1. 多發(fā)于產后尚未滿月的哺乳婦女,尤以乳頭破碎或乳汁郁滯者多見。
2. 郁乳期:病人感覺患側乳房腫脹疼痛,并出現硬塊(或無硬塊),多在乳房外下象限,乳汁排出不暢;同時伴有發(fā)熱、寒戰(zhàn)、頭痛骨楚、食欲不振等全身癥狀。經治療后,若2—3日內寒熱消退、腫消痛減,病將痊愈。
3. 成膿期:上述癥狀加重,硬塊逐漸增大,繼而皮膚發(fā)紅灼熱,疼痛呈搏動性,有壓痛,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并有高熱不退,此為化膿的征象。若硬塊中央漸軟,按之有波動感者,表明膿腫已熟。但深部膿腫波動感不明顯,需進行穿刺才能確定。
4. 潰膿期:自然破潰或切開排膿后,一般腫消痛減,寒熱漸退,逐漸向愈。若膿流不暢,腫熱不消,疼痛不減,身熱不退,可能形成袋膿,或膿液波及其他乳囊(腺葉),形成“傳囊乳癰”,亦可形成敗血癥。若有乳汁從瘡口溢出,久治不愈,則可形成乳漏。
乳癰的辨證論治:
1. 肝郁胃熱證
主證: 乳汁分泌不暢,乳房局部腫脹疼痛,可捫到硬結,伴惡寒發(fā)熱,頭痛、舌淡紅或紅苔薄或黃,脈浮數。
治法: 疏肝清胃,通乳消腫。
代表方: 瓜蔞牛蒡湯加減。
常用藥:牛蒡子、瓜蔞、花粉、黃芩、陳皮、生梔子、銀花、青皮、柴胡、連翹、皂角刺、甘草。
2. 熱毒熾盛證
主證: 乳房局部掀紅灼熱跳痛,壯熱不退,口渴便秘,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洪數。
治法: 清熱解毒,托里透膿。
代表方: 透膿散。
常用藥:生北芪、炮山甲、當歸、川芎、皂角刺。
3. 正虛毒戀證
主證: 順證表現腫消失、疼痛減,發(fā)熱退,可痊愈;逆證表現腫不消,痛不減,熱不退,為傳囊,或乳汁從瘡口而出,為乳漏。
治法: 順證以排膿托毒為法。
代表方:托里消毒散加減。
常用藥:人參、黃芪、當歸、川芎、芍藥、白術、茯苓、金銀花、白芷、甘草。
小編推薦:
中醫(yī)師承考試重點:《中醫(yī)兒科學》中醫(yī)辨證論治總結!
中醫(yī)師承/確有專長人員考核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證匯總!
中醫(yī)師承確有專長《中醫(yī)診斷學》精華考點講解總結
中醫(yī)師承和確有專長精華考點:臨床常用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匯總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醫(yī)師承考試內容:乳癰(急性乳腺炎)的病因、診斷與治療”相關內容,輕松備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