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師承 > 輔導精華

2020年傳統(tǒng)醫(y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考核:月經不調的針灸治療

2020-03-09 17:10 醫(yī)學教育網
|

“2020年傳統(tǒng)醫(y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考核:月經不調的針灸治療”是傳統(tǒng)醫(y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考核中涉及到的重要考點,你復習到了嗎? 抓住重點可以為傳統(tǒng)醫(y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考核**,醫(yī)學教育網編輯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體的內容,詳情如下:

月經不調的辨證要點

1.月經先期 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余日一行,連續(xù)2個月經周期以上。月經量多,色紅或紫,質黏有塊,兼面紅口干,心胸煩熱,舌紅,苔黃,脈數者為實熱證;月經色紅質稠,兩顴潮紅,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脈細數者為虛熱證;月經量少或量多,色淡質稀,神疲氣短,舌淡,脈細弱者為氣虛證。

2.月經后期 月經周期推遲7天以上,甚至40~50 日一潮,連續(xù)2個周期以上。月經量少,或有血塊,小腹冷痛,舌暗或胖,苔薄白,脈沉緊為寒凝證;月經色淡質稀,面色少華,腹痛喜按,舌淡,苔薄,脈細者為血虛證。

3.月經先后無定期  月經周期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連續(xù)2個周期以上。經量或多或少,色暗有塊,胸脅作脹,喜太息,苔薄,脈弦為肝郁證;經量少,色淡質稀,腰骶酸痛,舌淡,苔白,脈沉細弱為腎虛證。

月經不調的治法

1.月經先期  調理沖任,清熱調經。取任脈、足太陰經穴為主。

2.月經后期  溫經散寒,行血調經。以任脈、足太陰經穴為主。

3.月經先后無定期  調補肝腎,理血調經。以任脈、足太陰經穴為主。

月經不調的處方

1.月經先期

主穴  關元  三陰交  血海

配穴 實熱配行間;虛熱配太溪;氣虛配足三里、脾俞。月經過多配隱白。

方義  關元為任脈與足三陰經的交會穴,八脈隸于肝腎,故本穴是益肝腎、調沖任的要穴;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可調理脾、肝、腎三臟,養(yǎng)血調經,與關元皆為治療月經病要穴;血海清熱和血。

2.月經后期

主穴  氣海  三陰交  歸來

配穴  寒凝配關元、命門;血虛配足三里、血海。

方義  氣海是任脈穴,具有益氣溫陽、散寒通經的作用;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可調理脾、肝、腎三臟,養(yǎng)血調經,是治療月經病的要穴;歸來調和氣血。

3.月經先后無定期

主穴  關元  三陰交  肝俞

配穴  肝郁配期門、太沖;腎虛配腎俞、太溪。

方義  關元、三陰交為治療月經病要穴;肝俞為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氣、養(yǎng)血調經的作用,且肝腎同源,故又可補益腎精。

月經不調的治療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

(1)月經先期 毫針刺,實證用瀉法,虛證可加灸。

(2)月經后期  毫針補法,可加灸。

(3)月經先后無定期  毫針虛補實瀉法。

2.其他治療

(1)耳針法  取內分泌、皮質下、卵巢、子宮、腎、肝,每次選2~4穴,毫針刺或用埋針法、壓丸法。

(2)艾灸法取關元穴,隔姜灸,適用于月經后期。

【推薦閱讀】

全國2020年傳統(tǒng)醫(y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考核延期開展通知匯總

全國2020年傳統(tǒng)醫(y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考核報名時間/考試時間各地區(qū)匯總

2020年傳統(tǒng)醫(y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考核合格標準

2020年 傳統(tǒng)醫(y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考核《中醫(yī)內科》常見疾病的理法方藥匯總

2020 年傳統(tǒng)醫(y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考核科目和分值占比

以上內容“2020年傳統(tǒng)醫(y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考核:月經不調的針灸治療”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搜集整理,有一分勞動就有一份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預祝廣大考生考試順利。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報考地區(qū)
更多 >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林君硯 中醫(yī)師承 《中醫(yī)婦科學》 免費試聽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