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中藥學考點:血與津液的關系”的內容,有很多考生都很關注,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如下:
血和津液都來源于水谷精氣,并可相互化生,稱為“津血同源”
如在失血過多時,脈外之津液,可滲注于脈中,以補償脈內血液容量的不足。與此同時,由于脈外津液大量滲注于脈內,則可形成津液的不足,出現口渴、尿少、皮膚干燥等病理現象。反之,在津液大量損耗時,不僅滲入脈內之津液之足,甚至脈內之津液亦可滲出于脈外,形成血脈空虛、津枯血燥等病變。因此,對于失血患者,臨床上不宜采用汗法,《傷寒論》有“衄家不可發(fā)汗”和“亡血家不可發(fā)汗”之誡;對于多汗奪津或津液大虧的患者,亦不可輕用破血、逐血之峻劑,故《靈樞·營衛(wèi)生會》又有“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之說。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