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關于“中西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考試要點總結:八綱證候間的關系”的內容,有很多考生都很關注,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如下:
1、證候相兼的內容
本處所指為狹義的證候相兼,即在疾病某一階段,其病位無論是在表還是在里,在病情性質上沒有寒與熱、虛與實等相反的證候存在。
分類 | 臨床表現 |
表實寒證 | 惡寒重發(fā)熱輕,頭身疼痛,無汗,脈浮緊等 |
里虛熱證 | 五心煩熱,盜汗,口咽干燥,顴紅,舌紅少津,脈細數等 |
2、證候錯雜的內容
證候錯雜指疾病的某一階段,不僅表現為病位的表里同時受病,而且呈現寒、熱、虛、實性質相反的證候。
分類 | 舉例 |
表里同病而寒熱虛實性質并無矛盾 | 表里實寒證 |
表里同病,寒熱性質相同,但虛實性質相反的證候 | 表實寒里虛寒證 |
表里同病,虛實性質相同,但寒熱性質相反的證候 | 表實寒里實熱證 即“寒包火”證 |
表里同病,而寒與熱、虛與實的性質均相反的證候 | 表實寒里虛熱證 |
3、證候轉化的內容
(1)表里出入
分類 | 意義 |
由表入里 | 病情由淺入深,病勢發(fā)展 |
由里出表 | 邪有出路,病情有向愈的趨勢 |
(2)寒熱轉化
分類 | 寒證化熱 |
機制 | 常見于外感寒邪未及時發(fā)散,而機體陽氣偏盛,陽熱內郁到一定程度,寒邪化熱,形成熱證;或是寒濕之邪郁遏,而機體陽氣不衰,由寒而化熱;或因使用溫燥之品太過,亦可使寒證轉化為熱證 |
臨床表現 | 如寒濕痹病,初為關節(jié)冷痛、重著、麻木,病程日久,或過服溫燥藥物,而變成患處紅腫灼痛;哮病因寒引發(fā),痰白稀薄,久之見舌紅苔黃,痰黃而稠;痰濕凝聚的陰疽冷瘡,其形漫腫無頭、皮色不變,以后轉為紅腫熱痛而成膿等 |
(3)虛實轉化
分類 | 實證轉虛 |
機制 | 邪正斗爭的趨勢,或是正氣勝邪而向愈,或是正不勝邪而遷延,故病情日久,或失治誤治,正氣傷而不足以御邪,皆可形成實證轉化為虛證 |
臨床表現 | 如本為咳嗽吐痰、息粗而喘、苔膩脈滑,久之見氣短而喘、聲低懶言、面白、舌淡、脈弱;或初期見高熱、口渴、汗多、脈洪數,后期見神疲嗜睡、食少、咽干、舌嫩紅無苔、脈細數等,均是邪雖去而正已傷,由實證轉化為虛證 |
分類 | 虛證轉實 |
機制 | 正氣不足,臟腑功能衰退,組織失卻濡潤充養(yǎng),或氣機運化遲鈍,以致氣血阻滯,病理產物蓄積,邪實上升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表現以實為主的證候。虛證轉實,實際上是因虛而致實,故并非病勢向好的方向轉變,而是提示病情發(fā)展 |
臨床表現 | 如心陽氣虛日久,溫煦無能,推運無力,則可血行遲緩而成瘀,在原有心悸、氣短、脈弱等心氣虛證的基礎上,而后出現心胸絞痛、唇舌紫暗、脈澀等癥,則是心血瘀阻證,血瘀之實已超過心氣之虛,可視作虛證轉實 |
4、證候真假的概念、內容及鑒別
某些疾病在病情的危重階段,可以出現一些與疾病本質相反的“假象”,掩蓋著病情的真象。所謂“真”,是指與疾病內在本質相符的證候;所謂“假”,是指疾病表現出某些不符合常規(guī)認識的假象,即與病理本質所反映的常規(guī)證候不相應的某些表現。
(1)寒熱真假
分類 | 寒熱真假 |
真熱假寒 | 亦稱“陽盛格陰”,表現為四肢涼甚至厥冷,神志昏沉,面色紫暗,脈沉遲,身熱,胸腹灼熱,口鼻氣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飲,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而干,脈有力 |
真寒假熱 | 亦稱“陰盛格陽”、“戴陽證”,表現為自覺發(fā)熱,欲脫衣揭被,觸之胸腹無灼熱,下肢厥冷;面色浮紅如妝,非滿面通紅;神志躁擾不寧,疲乏無力;口渴但不欲飲;咽痛而不紅腫;脈浮大或數,按之無力;便秘而便質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長,或尿少浮腫,舌淡,苔白 |
(2)虛實真假
分類 | 虛實真假 |
真實假虛 | 神情默默,倦怠懶言,身體羸瘦,脈象沉細等表現。但雖默默不語卻語時聲高氣粗;雖倦怠乏力卻動之覺舒;肢體羸瘦而腹部硬滿拒按;脈沉細而按之有力 “大實有羸狀” |
真虛假實 | 腹部脹滿,呼吸喘促,或二便閉澀,脈數等表現。但腹雖脹滿而有時緩解,或觸之腹內無腫塊而喜按;雖喘促但氣短息弱;雖大便閉塞而腹部不甚硬滿;雖小便不利但無舌紅口渴等癥。并有神疲乏力,面色萎黃或淡白,舌淡胖嫩,脈虛弱等癥 “至虛有盛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