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庫軟件:熱賣中
題庫設計緊扣考試大綱、考試教材、考試科目。符合考試題型與考試科目,考試資料豐富,免費試用。
劑量|劑量-效應關系|劑量-反應關系是腫瘤內(nèi)科主治醫(yī)師考試的重要考點,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搜集整理了相關資料,便于各位同學復習備考!
(一)劑量
劑量是決定外源化合物對機體造成損害作用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指機體接觸化學毒物的量或給予機體化學毒物的量。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劑量的單位通常以單位體重接觸的外源化學物數(shù)量(mg/kg)或環(huán)境中的濃度(mg/m3空氣,mg/L水)來表示。
1.致死劑量(lethal dose,LD)
是指某種外源化學物能引起機體死亡的劑量。常以引起機體不同死亡率所需的劑量來表示。
(1)絕對致死劑量LD100:化學毒物引起受試對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劑量。如再降低劑量,即有存活者。
(2)最小致死劑量LD01:指化學物引起試驗對象中的個別成員死亡的最低劑量。低于此劑量即不能使機體出現(xiàn)死亡。
(3)最大耐受劑量法(LD0):指化學物不引起試驗對象出現(xiàn)死亡的最高劑量。
(4)半數(shù)致死劑量(LD50):指化學毒物引起一半受試對象出現(xiàn)死亡所需要的劑量。LD50是評價化學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參數(shù)。
2.最小觀察到有害作用劑量指毒物引起受試對象中的少數(shù)個體出現(xiàn)某種最輕微的異常改變所需要的最低劑量。在此劑量下的任何劑量都不應產(chǎn)生損害作用。
3.最大未觀察到有害作用劑量指化學毒物在一定時間內(nèi)按一定方式與機體接觸,用現(xiàn)代的檢測方法和最靈敏的觀察指標不能發(fā)現(xiàn)任何損害作用的最高劑量。
(二)效應
指化學毒物與機體接觸后引起的生物學改變,又稱生物學效應。
(三)反應
指一定劑量的外源化合物與機體接觸后,出現(xiàn)某種效應的個體數(shù)量在群體中占有的比率。一般用百分比和比值表示,如死亡率、反應率、腫瘤發(fā)生率。
(四)劑量-效應關系
表示化學毒物的劑量與個體或群體中發(fā)生的劑量效應強度之間的關系。
(五)劑量-反應關系
表示化學毒物的劑量與某一群體中質(zhì)效應的發(fā)生率之間的關系。
(六)劑量效應關系和劑量反應關系曲線
劑量效應關系和劑量反應關系可用曲線表示,以表示效應強度的劑量單位或表示反應的百分率或比值為縱坐標,以劑量為橫坐標,繪制散點圖得到劑量效應關系和劑量反應關系曲線。一般情況下,劑量效應和劑量反應關系曲線有下列基本類型:
1.直線型效應或反應強度與劑量呈直線關系,即隨著劑量增加,效應和反應的強度也隨著增強,成正比關系。
2.拋物線型劑量效應或反應呈非線性關系,即隨著劑量增加,效應或反應的強度也增高,且最初增高急速,隨后變得緩慢,以致曲線先陡后平緩,而成拋物線形。
3.S形曲線型在低劑量范圍內(nèi),隨著劑量增加,反應或效應強度增高較為緩慢,劑量較高時,反應或效應強度也隨之急速增加,但當劑量繼續(xù)增加時,反應和效應強度增高又趨向緩慢。曲線開始平緩,繼之陡峭,然后又趨平緩,成為“S”形狀。
(七)時間-劑量-反應關系
用時間生物學的方法來闡明化學毒物對機體的影響。
題庫軟件:熱賣中
題庫設計緊扣考試大綱、考試教材、考試科目。符合考試題型與考試科目,考試資料豐富,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