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2月31日 14: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其發(fā)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按照病理組織學改變將慢性胃炎分為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特殊類型胃炎三類。同時根據(jù)病變部位又可將萎縮性胃炎分為胃體胃炎(A型胃炎)和胃竇胃炎(B型胃炎),前者主要累及胃體和胃底,與自身免疫有關,后者病變主要在胃竇,臨床較為常見。本病可歸屬于中醫(yī)學“胃痛”、“痞滿”、“嘈雜”等病證范疇。
本病的發(fā)生,與外邪犯胃、飲食傷胃、情志不暢和素體脾虛有關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本病病位在胃,但與肝、脾的關系極為密切,總由胃氣阻滯、胃失和降所致。早期多由飲食、情志所傷,病屬邪實,后期常見脾虛。實則邪擾胃腑,虛則胃失所養(yǎng),虛實可互相轉化。日久瘀阻絡傷,可見吐血、便血。
慢性胃炎腹針療法一
取穴主穴: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天樞(雙側)。
隨證加減:消化不良者,加:天樞下(右側);便秘者,加天樞下(左側);疼痛明顯者,加選外陵(雙側)、商曲(雙側);腹脹明顯者,加上風濕點(雙側);病程較長者,加大橫(雙);虛寒型:加神闕艾灸。
體針配穴:常配合內(nèi)關(雙)、足三里(雙)、上巨虛(雙)、下巨虛(雙)、三陰交(雙)、地機(雙)。
操作規(guī)程:患者取仰臥位,腹部進針時避開毛孔、血管,施術要輕、緩。如針尖抵達預計的深度時,一般采用只捻轉不提插或輕捻轉、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內(nèi)的大網(wǎng)膜有足夠的時間游離,避開針體,以避免刺傷內(nèi)臟,進針后3~5分鐘捻轉1次,中脘、關元、氣海、下脘、天樞均深刺,配穴均淺刺或者梅花刺,淺刺直達病所,亦可配合體針穴位共同針刺,每日1次,每次30分鐘,10次為1個療程。
慢性胃炎腹針療法二
取穴主穴:中脘、下脘、氣海、關元。配穴:梁門(雙)、滑肉門(雙)、外陵(雙)、大橫(雙)、足三里(雙)、內(nèi)關(雙)。
操作規(guī)程:患者取仰臥位,腹部進針時避開毛孔、血管,施術要輕、緩醫(yī)學教育|網(wǎng)整理。如針尖抵達預計的深度時,一般采用只捻轉不提插或輕捻轉、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內(nèi)的大網(wǎng)膜有足夠的時間游離,避開針體,以避免刺傷內(nèi)臟,進針后3~5分鐘捻轉1次,中脘、關元、氣海、下院均深刺,配穴均中刺,使得患者自覺局部憋脹、疼痛或局部短距離的無規(guī)律的感傳;每日1次,每次30分鐘,10次為1個療程。可艾灸中脘、關元、神闕,或者進行溫針炎,穴位交替進行,每次選取2~3穴為宜。
慢性胃炎腹針療法三
取穴:中脘、下脘、氣海、關元、神闕、大橫(雙)、足三里(雙)。
操作規(guī)程:患者取仰臥位,將生姜切片成2~3分后,進行隔姜灸,每次選取3-4穴,灸至局部微紅,每日1次,每次30分鐘,10次為1個療程。此法適用于輕度慢性胃炎、預防保健及對針炎有恐懼心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