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中風恢復期中藥治療,醫(yī)學教育網(wǎng)編輯為您搜集整理了中風恢復期中藥治療,供您參考。
中風病急性階段經(jīng)搶救治療,若神志漸清,痰火漸平,飲食稍進,漸入恢復期,但后遺癥有半身不遂??谕帷⒄Z言謇澀或失音等:此時仍須積極治療并加強護理。
針灸與藥物治療并進,可以提高療效。藥物治療根據(jù)病情可采用標本兼顧或先標后本等冶法。治標宜搜風化痰,通絡行瘀;肝陽偏亢者,可采用平肝潛陽法。治本宜補益氣血,滋養(yǎng)肝腎或陰陽并補。
1.風痰瘀阻證
口眼歪斜,舌強語謇或失語,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苔滑膩,舌暗紫,脈弦滑。
證機概要:風痰阻絡,氣血運行不利。
治法:搜風化痰,行瘀通絡。
代表方:解語丹加減。本方祛風化痰活絡,治風痰阻于廉泉,舌強不語等。
常用藥:天麻、膽星、天竺黃,半夏、陳皮熄風化痰;地龍、僵蠶、全蝎搜風通絡;遠志、菖蒲化痰宣竅,薟草、桑枝、雞血藤、丹參、紅花祛風活血通絡。
痰熱偏盛者,加全瓜蔞、竹茹、川貝母清化痰熱;兼有肝陽上亢,頭暈頭痛,面赤,苔黃舌紅,脈弦勁有力,加鉤藤、石決明、夏枯草平肝熄風潛陽;咽干口燥,加天花粉、天冬養(yǎng)陰潤燥。
2.氣虛絡瘀證
肢體偏枯不用,肢軟無力,面色萎黃,舌質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澀或細弱。
證機概要:氣虛血瘀,脈阻絡痹。
治法:益氣養(yǎng)血,化瘀通絡。
代表方:補陽還五湯加減。本方益氣養(yǎng)血,化瘀通絡,適用于中風恢復階段,氣虛血滯,而無風陽痰熱表現(xiàn)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語言謇澀之證。
常用藥:黃芪補氣以養(yǎng)血,桃仁、紅花、赤芍、歸尾、川芎養(yǎng)血活血,化瘀通經(jīng):地龍、牛膝引血下行,通絡。
血虛甚,加枸杞、首烏藤以補血;肢冷,陽失溫煦,加桂枝溫經(jīng)通脈;腰膝酸軟,加川斷、桑寄生、杜仲以壯筋骨,強腰膝。
3.肝腎虧虛證
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攣變形,舌強不語,或偏癱,肢體肌肉萎縮,舌紅脈細,或舌淡紅,脈沉細。
證機概要:肝腎虧虛,陰血不足,筋脈失養(yǎng)。
治法:滋養(yǎng)肝腎。
代表方:左歸丸合地黃飲子加減。左歸丸功專滋補肝腎真陰,用于精血不足,不能榮養(yǎng)筋脈,腰膝酸軟,肢體不用等癥;地黃飲子功能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用于下元虛衰,虛火上炎,痰濁上泛所致之舌強不語,足廢不用等癥。
常用藥:干地黃,首烏、枸杞、山萸肉補腎益精;麥冬、石斛養(yǎng)陰生津;當歸,雞血藤養(yǎng)血和絡。
加減:若腰酸腿軟較甚,加杜仲、桑寄生、牛膝補腎壯腰;腎陽虛,加巴戟天,蓯蓉補腎益精,附子、肉桂溫補腎陽;夾有痰濁,加菖蒲、遠志,茯苓化痰開竅。
中風在恢復期一般是運用中藥來治療,所以以上的治療中風的中藥就對恢復期的患者很管用。壹藥網(wǎng)溫馨提示:中風在恢復期運用中藥治療,可以減少副作用的產(chǎn)生,而且中藥有著標本皆治的特點,治療的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