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出處】《本經(jīng)》
【拼音名】Xī Mínɡ Zǐ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種子。5~6月果實成熟時采取全株,打下種子,曬干,揚凈。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菥蓂條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生境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
【性狀】干燥種子黑褐色,細小,長約1.5毫米,寬1~1.5毫米,表面有向心隆起的環(huán)紋,無毛。以籽粒飽滿、黑色、干燥、無灰土雜質(zhì)者為佳。
【化學(xué)成份】含黑芥子甙。又含脂肪油34%,揮發(fā)油0.836%,蔗糖1.8%,卵磷脂1.6%.
【性味】
辛,微溫。
①《本經(jīng)》:味辛,微溫。
②《別錄》:無毒。
【功能主治】
治目赤腫痛流淚。
①《本經(jīng)》:主治明目,目痛淚出,除痹,補五臟,益精光。
②《別錄》:療心腹腰痛。
③《藥性論》:治肝家積聚,眼目赤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外用:研末點眼。
【注意】
①《本草經(jīng)集注》:得荊實、細辛良。惡干姜、苦參。
②《藥性論》:苦參為使。
【附方】治眼熱痛,淚不止:菥蓂子,搗篩為末,欲臥,以銅箸點眼中,當(dāng)有熱淚及惡物出,并去胬肉,可三、四十夜點之。(《海上集驗方》)
【摘錄】《*辭典》
天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