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毫針法重視消毒:
這里所說的消毒主要是指針刺消毒。
古代醫(yī)家雖然缺乏當今的消毒概念,但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已認識到對針具進行必要的處理,以去除“毒氣”,減少感染發(fā)生。如《針灸大成?卷四》曾作詳細介紹:“先將鐵絲于火中煉紅多次以蟾酥涂針上,仍入火中微煉,不可令紅,取起,照前涂酥煉三次,至第三次,乘熱插入臘肉皮之里,肉之外,將后藥(為麝香等十四味)以水三碗煎沸,次入針肉之內,煮至水干,傾于水中待冷,將針取出。于黃土中插百余下,色明方佳,以去火毒”醫(yī)|學教育網。
現(xiàn)代對針刺消毒,是隨著西方醫(yī)學的傳入才逐步得到重視和發(fā)展的,早在三、四十年代,已有少數(shù)針灸家開始應用酒精消毒。至五十年代,逐步提出比較完整的針刺消毒法:醫(yī)者于針灸前先用洗手刷和藥皂將手洗凈,針具用沸水煮過或以75%濃度的酒精浸泡消毒,在針刺的部位用酒精棉球擦過,針刺出血時以消毒的棉球按壓等。目前,針刺消毒的方法已經在臨床上普及。為了尋求一種有效而簡便的消毒措施,有的單位針對臨床普遍應用75%酒精消毒和2%的新潔爾滅液消毒兩種方法,進行臨床研究,結果證明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是一種簡便而又有較好減菌效果的方法,而新潔爾滅溶液則不夠理想。
針刺消毒,應包括針具、被針穴位和醫(yī)者手指。未經很好消毒的針或針刺前皮膚準備不當可帶進感染包括血清性肝炎。其中,針具最為關鍵,攜帶有大量細菌和病毒,消毒不嚴,即可植入體內。
為了杜絕感染,針刺消毒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針具消毒針具用后即應消毒,暫時不用的針具也應定期高壓消毒,夏天3天,冬天1周,沒有高壓消毒的針絕對不用。高壓消毒:一般應采用高壓消毒。具體方法是:將毫針、體穴或耳穴用的埋針針具等用具用特制的金屬消毒盒裝盛后,放在高壓蒸氣鍋內,于15鎊汽壓,120℃高溫下,保持15min以上。每根消毒過的針,使用一次即須再次消毒。
煮沸消毒:在條件不具備情況下,可將針具置于凈水鍋內,煮沸后再煮15min以上。一般可在此水中加入重碳酸鈉,使成2%的溶液,可提高沸點至120℃,并能減低沸水對針具的腐蝕作用。另外玻璃罐具也可用此法消毒。
酒精消毒:在應急的情況下,采用75%酒精浸泡20~30min.另外,對一些不宜用高壓或煮沸消毒的針具如皮膚針,也可用酒精浸泡消毒。
近年,海外和國內的不少地區(qū)已推廣使用由工廠采用環(huán)氧乙烷消毒過的一次性針灸針。穴位注射用的針具必須使用一次性針具醫(yī)|學教育網。
(二)、術者手指消毒術者的指甲應每天修剪,術前用肥皂認真清洗,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不宜使用新潔爾滅溶液擦拭方法。先用左手持鑷夾住酒精棉球,自指尖向下擦拭至根部,換一棉球再依次用此法消毒其余部分。待酒精蒸發(fā)干后,右手持酒精棉球消毒左側手指。再用干凈鑷子挾針柄取針,并用無菌棉球裹住針身,押手(左手)食指或中指稍重壓于穴位旁,2寸以下的針用推刺法,即右手大拇指、食指持針柄,中指端壓在押手指的對側,并以指腹抵住棉球裹針身之下段,右手拇、食二指用力向下將針刺入適當深度。2寸以上的針用剁刺法,即左手、拇食二指壓在穴位二側并稍崩緊,右手持裹棉球的針下端,露出針鋒2~3分,對準穴位刺入適當深度,再按要求行針,出針。
(三)、穴位消毒皮膚消毒應用止血鉗挾持酒精棉球,禁止用手握一個棉球從上擦到下,因為這不僅達不到消毒的目的,相反造成了細菌的傳播,待酒精干后再開始進針。每一穴位,用一個酒精棉球消毒,棉球不可太干或太濕,亦不可撕開再用。更不要一個棉球消毒數(shù)個穴位。有人主張一般直徑在1.5cm的酒精棉球最多分三面消毒三個穴位。消毒時,注意將棉球由內向外繞圈擦拭。消毒后,應等到酒精蒸發(fā)后才可施針。取針后,可用一較干之酒精棉球或高溫消毒過的干棉球按壓針孔。在關節(jié)、眼眶、耳廓及有毛發(fā)之處,以及用于穴位注射的穴位,消毒更應嚴格??上扔?%的碘酒涂擦穴區(qū)局部皮膚,再用75%的酒精脫碘,即用酒精棉球由內向外擦去碘酒。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