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2月31日 14: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報名預(yù)約>> | 有問必答>> | 報考測評>> |
【概述】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癥或萎縮性病變,其實質(zhì)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fù)損害后,由于部膜特異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發(fā)生改建,且最終導(dǎo)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體的萎縮,甚至消失。上要癥狀特征有上腹部疼痛、院腹脹問、飽脹、燒心、惡心、嘔吐及食欲不振等。本病十分常見,占接受胃鏡檢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隨年齡增長發(fā)病率逐漸增高。慢性胃炎屬中醫(yī)的“胃院痛”、“胃痞‘等范疇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病因病理】
本病病位在胃,與肝、脾、胃等臟腑有關(guān)。本病的發(fā)生多與飲食不節(jié)和情志失調(diào)有關(guān)。可因嗜食辛辣。
長期飲酒、飲食生冷,損傷脾胃;或因憂思傷脾、忿怒傷肝,肝胃不和,均可導(dǎo)致本病;若進一步發(fā)展,或氣郁化火,傷及胃陰,胃失潤降;或脾陽虛弱,失于溫煦;或病久傷絡(luò),血脈瘀滯;均可導(dǎo)致脾胃升降失常。
【診斷要點】
1.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癥狀,癥狀的輕重與胃黏膜的病變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數(shù)病人常無癥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上腹部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燒心、惡心、嘔吐等。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個別病人伴黏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并可有出血。
2.胃鏡檢查是確診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在直視下根據(jù)形態(tài)可分為三型: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根據(jù)部位可分為胃竇炎、胃體胃炎。
3.實驗室檢查
(1)胃酸測定:淺表性胃炎胃酸正?;蚱?,萎縮性胃炎則明顯降低,甚至缺乏。
(2)血清胃泌素含量測定;胃竇炎含量一般正常,胃體胃炎常升高,尤其惡性貧血者上升更加明顯。
(3)幽門螺桿菌檢查:陽性者提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4)其他檢查:萎縮性胃炎血清中可出現(xiàn)壁細胞抗體、內(nèi)因子抗體或胃泌素抗體。x線鋇餐檢查對慢性胃炎診斷幫助不大,但有助于鑒別診斷。
【辯證分型】
1.濕熱互結(jié)癥狀:胃脘疼痛灼熱,院腹脹悶,泛惡,干嘔,渴不欲飲,口苦口臭,尿黃,腸鳴漉漉,便溏或便秘。舌質(zhì)紅,邊尖深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證候分析:濕熱內(nèi)結(jié),氣機不暢,故見胃脘疼痛灼熱,脘腹脹問;胃氣上逆測感泛惡,干嘔;濕熱內(nèi)盛,津不上承,故有渴不欲飲,口苦口臭;濕熱下注則尿黃;濕熱傷及腸道,傳化失常,故有腸鳴漉漉,便溏或便秘;舌質(zhì)紅,邊尖深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均為濕熱內(nèi)結(jié)之象。
2.肝胃氣滯癥狀;胃脘疼痛,連及脅肋,脹悶不適,食后尤甚,噯氣嘈雜,嘔惡泛酸。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弦。
征候分析:肝失疏泄,氣機不暢,則見胃院疼痛,連及脅肋;肝氣橫逆犯胃、胃失和降,可有脹問不適,食后尤甚,暖氣嘈雜,嘔惡泛酸;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弦為肝胃氣滯之象。
3.脾胃虛寒癥狀:胃痛隱隱,喜暖喜按,食后脹滿,嘔吐清涎,納食減少,腹瀉便溏,四肢酸軟,畏寒喜暖,面色不華。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弱或沉細。
證候分析:脾胃陽虛,脈絡(luò)失于溫養(yǎng),故有胃脘隱痛;虛則喜按;寒則喜暖;脾虛運化遲緩,水飲停胃,故有食后脹滿,嘔吐清涎,納食減少,腹瀉便溏;
脾主四肢,脾虛則四肢酸軟;陽虛則生內(nèi)寒,可有畏寒喜暖;面色不華,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弱或沉細為中虛有寒,脾陽不振之征。
4.胃陰虧損癥狀:胃脘疼痛隱隱,似饑而不欲食,食后飽脹,干嘔噯氣,口于舌燥,渴喜冷飲,便干。舌紅少津有裂紋,脈細數(shù)。
證候分析:胃陰受傷,胃絡(luò)失養(yǎng),故見胃脘疼痛隱隱,似饑而不欲食;胃失和降則食后飽脹,干嘔噯氣;陰虛津少則口干舌燥,渴喜冷飲;腸道失潤則便干;舌紅少津有裂紋,脈細數(shù)均為陰虛之象。
5.瘀阻胃絡(luò)癥狀:胃脘刺痛,痛有定處拒按,便血色黑。舌質(zhì)黯紅有瘀斑,脈細澀。
證候分析:氣滯則血瘀,血瘀有形,可有胃脘刺痛,痛有定處拒按;血脈受傷,可致便血色黑;舌質(zhì)黯紅有瘀斑,脈細澀均為瘀血內(nèi)結(jié)之象。
【分型治療】
1.濕熱互結(jié)治則:清化熱濕,和中止痛。
方藥:半夏瀉心湯加減。
半夏9克黃芩9克黃連3克蒲公英30克黨參12克大棗15克煅瓦楞30克炙甘草6克隨癥加減:胃脹者,加枳殼15克,以理氣;濕重者,加藿香9克、厚樸6克,以化濕;熱重者,加生大黃6克,以清熱;嘔吐者,加姜竹茹9克,以降逆止嘔。
2.肝胃氣滯治則: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方藥:柴胡疏肝散合金鈴于散加減。
枳殼15克柴胡6克香附9克白芍9克川芎6克川??子9克延胡索9克瓦楞子30克陳皮6克甘草6克隨癥加減:口苦口干者,加左金丸6克,以辛開苦降;泛酸明顯者,加烏賊骨IS克,以制酸。
3.脾胃虛寒治則:溫中散寒,健運脾胃。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合附子理中九加減。
黨參15克白術(shù)12克茯苓12克陳皮6克半夏9克木香g克砂仁3克附子6克干姜6克甘草6克隨癥加減:神疲甚者,加黃芪15克,以加強補氣功效;納少者,加雞內(nèi)金6克、谷麥芽各15克,以助消化。
4.胃陰虧損治則:養(yǎng)陰益胃。
方藥:葉氏養(yǎng)胃湯加減。
北沙參9克麥冬9克石斛15克白芍9克扁豆9克烏梅3克蒲公英15克木香6克火麻仁9克甘草6克隨癥加減:胃脘脹痛曖氣者,加八月札12克、佛手6克、綠萼梅9克,以加強理氣功效而不傷陰;
口于甚而心煩者,加黃連3克、吳茱萸2克,以辛開苦降;反復(fù)吐血、便黑、有瘀點者,加蒲黃炭10克、參三七粉3克(吞),以止血。
5.瘀阻胃絡(luò)治則:活血化瘀,通絡(luò)和胃。
方藥:失笑散合活絡(luò)效靈丹加減。
五靈脂9克(包煎)蒲黃9克丹參15克乳香6克沒藥6克郁金9克當歸9克陳皮6克隨癥加減:有黑糞者,加參三七9克、花蕊石15克、地偷炭12克,以止便血;吐血者,加白及粉3克,以止血。
【中成藥】
1.胃蘇沖劑每次1包,每日3次。適用于慢性胃炎肝胃不和型。
2.胃復(fù)春片每次4片,每日3次。適用于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
3.猴菇菌片每次4片,每日3次。適用于慢性糜爛性胃炎。
4.養(yǎng)胃沖劑每次1包,每日3次。適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虛弱型。
【簡便方】
1.小茴香6克、生姜6克,加水先煮取什,去渣,加粳米100克煮為稀粥。適用于慢性胃炎虛寒腹痛者。
2.生蘿卜200克,搗汁,沸水燙溫,分數(shù)次溫眼。適用于慢性胃炎腹脹納呆者。
3.鮮山楂適量,搗汁,每日服50毫升,入蜂蜜適量調(diào)勻,分次細咽。適用于萎縮性胃炎。
【其它療法】
針灸療法:取內(nèi)關(guān)、中院、足三里穴,如見肝氣犯胃者加陽陵泉、太沖、期門,脾胃虛寒加胃俞、脾俞、公孫,病久有血瘀者加肝俞、三陰交。操作可用平補平瀉。而脾胃虛寒者宜補法,并可加灸。
耳針法:取穴肝、胃、皮質(zhì)下、下腳端。每日1次,選用2~3穴,留針15~20分鐘。
食療:牛奶200毫升,煮沸,睡前飲,長期飲用。
酸奶50毫升,沸水燙溫,或入抬糖少許,每日2次,空腹飲用。適用于萎縮性胃炎。
(1)大麥芽100克,用紗布包扎,與紅棗250克共煮,至棗爛,去核搗成棗泥,冷卻后,加豬板油適量,山藥粉100克,白糖150克成餡,用面粉做成包子,上籠蒸熟,當飯食用。適用于慢性胃炎腹脹、食欲不佳者。
(2)甘蔗絞汁100毫升,早晚2次服。適用于萎縮性胃炎或慢性胃炎胃陰受損者。
【注意事項】
1.戒煙酒;積極治療口腔及咽喉慢性疾病,預(yù)防和治療貧血。
2.患者宜選擇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應(yīng)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藥物,禁忌煎烤、奶酪腌熏食品;對萎縮性胃炎患者或伴缺鐵性貧血者,應(yīng)注重多吃牛肚、豬肚。此外,可多吃橘子。山植,也可選用魚、肉、禽、蛋等食品,以起到刺激胃酸分泌的效果。
3.慢性淺表性胃炎預(yù)后良好,少數(shù)演變?yōu)槲s性胃炎。
12月31日 14: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