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頜骨的中型囊腫,治療比較復雜。因老年人大部分缺牙或合并齒槽萎縮。中型囊腫如位于上頜前部者,可能壓迫梨狀孔突入鼻底;后部者可能侵入上頜竇。如位于下頜,老年人下頜骨因缺牙變窄,體部或升枝的囊腫可能壓迫或推移下齒槽神經(jīng)管,并將鄰近牙推移異位或根尖位于囊腔內(nèi),這種情況下,如作一次性囊腫摘除,上頜可能穿通鼻腔或上頜竇,下頜則易損傷下齒槽神經(jīng)管;如損傷鄰牙,還需作根管治療或拔除,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對老年人,均不適宜作這些治療。因此,老年人中型骨囊腫的治療,以開放引流法最為安全,且創(chuàng)傷小,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痛苦少,同樣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當然唯一的不足是愈合時間稍長,在此期間每天飯后需沖洗囊腔。,由于沖洗方法簡單,不受時間限制,且安全舒適,對于老年人這種治療方法是可以施行的。
開放引流手術(shù),又稱袋形手術(shù),或減壓法。
即在局部麻醉下,在囊腫的口腔最突出部位(如口腔前庭等),也就是最薄弱處,按之有乒乓球感的部位,切開口腔黏膜及骨膜,分離暴露囊腫表面變薄的骨質(zhì)并予以去除,骨片下的囊膜也同時切下保存送病理檢驗。如此,即形成一個引流開口。開口要有足夠大小,至少2.0×1.0cm2范圍,如該部位允許,也可大于以上范圍,大一些利于引流及術(shù)后沖洗。若過小,術(shù)后引流不暢易于閉塞,有時需再次手術(shù)擴大。如囊腫發(fā)生于下頜體部及枝部,可在體部開放引流,從引流口內(nèi)用彎止血鉗將兩腔打通相連。
按原來袋形手術(shù)描述,切除的囊膜邊緣需與口腔黏膜切緣縫合,形成袋狀。根據(jù)作者的經(jīng)驗,似無此必要。因囊膜脆薄,不易縫合。另外,術(shù)后兩者可自行愈合,形成引流口。文獻中介紹的減壓法,將囊腫開一小口,并置入橡皮管或硅膠管作引流,該管與鄰牙結(jié)扎固位。我們認為該法引流不夠通暢,要從引流管內(nèi)沖洗亦屬不易。宜將引流口開大,可以徹底沖洗,通暢引流。有人擔心,引流口太大,進食時會進入殘渣碎屑,這種可能性確實存在。但引流口大,可以進入也容易沖洗出來。若在進食前將引流口用棉球堵上,進食時東西即不易進入,即使有少量進入,也易于沖出,進食后取出棉球再予沖洗。
至于開放引流后殘留囊膜的處理問題,過去的文獻,無論袋形手術(shù)或減壓法,都在若干時間后待囊腔縮小,再作囊膜刮除。其理論依據(jù)認為,囊腫屬于腫瘤性質(zhì),所以要徹底刮除。近年來,不少學者嘗試不作刮除,并作了一些基礎研究,證實囊膜在經(jīng)過開放引流暴露口腔后,可以向口腔黏膜轉(zhuǎn)化。我們的臨床實踐,也證實這點。開放引流后,囊腔逐漸長平,囊膜顏色與口腔黏膜相似,病理檢查為口腔復層鱗狀上皮,隨診多年無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