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理論 > 辨證論治 > 中醫(yī)內科 > 正文

伏暑

2009-09-27 16:50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伏天所受之暑者,其邪盛,患于當時;其邪微,發(fā)于秋后,時賢謂秋時晚發(fā),即伏暑之病也。是時涼風颯颯,侵襲肌膚,新邪欲人,伏氣欲出,以致寒熱如瘧,或微寒,或微熱,不能如瘧分清。其脈必滯,其舌必膩,脘痞氣塞,渴悶煩冤,每至午后則甚,人暮更劇,熱至天明得汗,則諸恙稍緩。日日如是,必要二、三候外,方得全解。倘調理非法,不治者甚多。不比風寒之邪,一汗而解,溫熱之氣,投涼則安。擬用清宣溫化法,使其氣分開,則新邪先解,而伏氣亦隨解也。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然是證變易為多,其初起如瘧,先服清宣溫化法。倘畏寒已解,獨發(fā)熱淹綿,可加蘆、竹、連翹,本法內之半夏、陳皮,乃可刪去,恐其溫燥之品,傷津液也。其舌苔本膩,倘漸黃、漸燥、漸黑、漸焦,是伏暑之熱,已傷其陰,于本法內可加洋參、麥冬、元參、細地治之。倘神識昏蒙者,是邪逼近心包,益元散、紫雪丹,量其證之輕重而用。倘壯熱舌焦,神昏譫語,脈實不虛,是邪熱歸并陽明,宜用潤下救津法治之。如年壯體強,以生軍易熟軍,更為有力。種種變證,務在臨證之時,細審病之新久,體之虛實,按法用之,庶無差忒耳。

  或問曰:曾見禹載書中論伏暑,謂三伏之時,以書曬曝烈日之中,隨即收藏于笥,火氣未散,冬時啟笥,觸之遂病。今是論中全未言及,得毋遺漏乎?答曰:子誠刻舟求劍也,此不過偶一有之之證。若此論之,則伏暑之證,專病曬書之家,而無書曬者則不?。粚2≡诙?,而三秋則不病,可發(fā)一笑。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