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睪丸炎是由各種致病因素引起的睪丸炎性病變,可分為非特異性、病毒性、霉菌性、螺旋體性、寄生蟲性、損傷性、化學性等類型。特異性睪丸炎多由附睪結核侵犯睪丸所致,十分少見。臨床上常見的是非特異性睪丸炎及腮腺炎性睪丸炎,是男性不育癥常見病因之一。
1.急性非特異性睪丸炎:急性非特異性睪丸炎多發(fā)生在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切除術后及長期留置導尿管的患者。感染經(jīng)淋巴或輸精管擴散至附睪引起附睪睪丸炎,常見的致病菌為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及綠膿桿菌等。細菌可經(jīng)血行播散到睪丸,引起單純的睪丸炎。但睪丸血運豐富,對感染有較強的抵抗力,故這種情況較少見。病理上肉眼觀察主要是睪丸增大、充血、緊張。切開睪丸時見有小膿腫。組織學見局灶性壞死,結締組織水腫及分葉核粒細胞浸潤,生精小管有炎癥、出血、壞死,嚴重者可形成睪丸膿腫及睪丸梗死。
2.慢性非特異性睪丸炎:慢性睪丸炎多由非特異性急性睪丸炎治療不徹底所致。也可因霉菌、螺旋體、寄生蟲感染造成,例如睪丸梅毒,既往有睪丸外傷者,可發(fā)生肉芽腫性睪丸炎。睪丸局部或全身放射性同位素磷照射,也可發(fā)生睪丸炎癥,破壞睪丸組織。病理上看睪丸腫大或硬化萎縮,生精小管的基底膜呈玻璃樣變及退行性變,生精上皮細胞消失。生精小管周圍可能有硬化,也可形成小的增生灶。
3.急性腮腺炎性睪丸炎:流行性腮腺炎是最常見的睪丸炎發(fā)病原因,約20%腮腺炎患者并發(fā)睪丸炎。多見于青春期后期。病理上肉眼可見睪丸高度腫大并呈紫藍色。切開睪丸時,由于間質的反應和水腫,睪丸小管不能擠出,組織學觀察見水腫與血管擴張,大量炎細胞浸潤,生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變性。在睪丸炎愈合時,睪丸變小、質軟。生精小管有嚴重萎縮,但保存睪丸間質細胞,故睪酮的分泌不受影響。
一、臨床表現(xiàn)
1.急性期高熱、寒戰(zhàn)、睪丸痛向腹股溝放射,伴惡心嘔吐;急性腮腺炎性睪丸炎,多在腮腺炎發(fā)生后3~4天出現(xiàn),高燒可達40℃常伴虛脫,陰囊紅腫,睪丸腫大,鞘膜積液,明顯壓痛,如為腮腺炎性的還可查到腮腺腫大。
2.并發(fā)癥
?、耪T發(fā)嚴重疾病:精索靜脈曲張、靜索炎、前列腺炎,內(nèi)分泌疾病、腎炎等腎臟疾病、泌尿感染疾病、惡性腫瘤等。
?、茖е履行孕怨δ芟陆?,甚至完全喪失性功能。
?、菍е滤谰?,無精,喪失生育能力,并且將炎性病菌傳染給配偶,造成婦科疾病。
?、炔G丸疾病久治不愈造成精損腎虧、元氣耗損、肢體寒冷、腰酸背疼、提早衰老。
二、醫(yī)技檢查
1.血常規(guī)檢查可見血白細胞增高,中性粒細胞增高。
2.尿液檢查,可見鏡下血尿和白血球,急性期尿內(nèi)可查到致病菌,必要時可做梅毒血清試驗,以除外梅毒瘤。
三、診斷依據(jù)
1.急性期:①陰囊腫痛,沉墜感,并向腹股溝及下腹部放射。②全身不適,發(fā)熱,局部觸痛明顯。③血白細胞計數(shù)增加。
2.慢性期:①陰囊墜痛不適。②附睪腫大,質硬,有硬結及壓痛。
四、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睪丸扭轉、嵌頓疝及睪丸腫瘤相鑒別。睪丸炎有炎癥癥狀,急性發(fā)作時有紅腫熱痛,借助B超或CT等影像學手段可鑒別。
五、治療原則
1.一般治療:患者應該臥床休息,托高陰囊,局部熱敷、理療;1%利多卡因精索封閉注射減輕疼痛。
2.抗菌消炎:全身用藥應選廣譜或對革蘭陰性菌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慶大霉素及各種頭孢菌素等。
3.切開引流:如膿腫形成,應切開引流;陰囊皮膚腫脹明顯,用50%硫酸鎂溶液濕熱敷,以利炎癥消退。
六、預防
睪丸炎,應早期靜脈應用大量廣譜有效抗菌素控制炎癥,以減少化膿性睪丸炎及睪丸膿腫的發(fā)生。尤其應注意急性腮腺炎睪丸炎,其雙側病變可以引起生精活動不可逆的破壞甚至睪丸萎縮,導致男子不育癥。因此,預防本病的關鍵是,1歲以下易感兒童可以進行接種,應用活的減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疫苗可以預防流行性腮腺炎及并發(fā)的睪丸炎,流行性腮腺炎超免疫球蛋白可以減輕疾病的發(fā)展。常規(guī)應用雌激素或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對流行性腮腺炎患兒可能有預防睪丸炎的作用,但目前尚有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