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基甙類抗生素的安全范圍較窄,其主要是對腎臟和第八對腦神經的損害。其他不良反應尚有阻斷或胳肌的神經肌肉接頭及過敏反應等。
(1)腎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主管藥師藥理學輔導精華妥布霉素等均對腎臟有毒性,其中以卡那霉素毒性較大,鏈霉素和妥布霉素僅有較輕微損害作用。各種氨基甙類抗生素對腎臟的毒性與藥物在腎皮質的積聚量成正比。由于氨基甙類的體內分布有內臟親的性,能快速經過近曲小管細胞攝取,濃縮蓄積于腎皮質,其藥物濃度可高達血漿濃度的10~20倍,且由于進入上皮質細胞內的藥物分解破壞很慢,半衰期長,易造成毒性累積。鏈霉素、妥布霉素等藥物在腎組織結合較少,因此腎毒性較輕。氨基甙類腎損害病理主要為急性近曲小管變性、壞死、斷后損傷腎間質。
(2)耳毒性:本類任何一種藥物均可引起第八對腦神經的前庭或耳蝸損害,但各有側重,損害的程度也有差異,如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與乙基西梭霉素以損害耳蝸功能為主,表現(xiàn)為耳鳴與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嚴重者可引起耳聾。發(fā)生率的報道不一約在3%~24%之間。鏈霉素、慶大霉素主要損害前庭功能,表現(xiàn)為暈眩、惡心、嘔吐、眼球震顫和平衡失調。妥布霉素對耳蝸和前庭功能有同等的損害作用。一般認為耳毒性與氨基甙類特異分布有關,已知在內耳的外淋巴中濃度很高(超過血藥濃度670倍),且消除緩慢(耳液半衰期比血漿長5~6倍)。經研究證明,本類抗生素主要影響維持內淋巴離子平衡的主動轉運系統(tǒng),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使迷路液中正常的離子濃度改變,因而損傷柯蒂氏器的前庭及耳蝸感覺毛細胞的活動及神經傳遞,最后造成毛細胞變性及不可逆損傷(感覺毛細胞不能再生),而導致永久性耳聾。
(3)阻斷神經肌肉接頭:多見于手術時腹腔內放置大劑量或大劑量靜滴后產生,表現(xiàn)為急劇出現(xiàn)的肌無力和呼吸麻痹。尤以乙醚、硫噴妥鈉麻醉病人,以及使用肌松劑者,腎功能損害及低鈣癥患者易發(fā)生。經動物研究表明,此系氨基甙類抑制突觸前膜乙酰膽堿的釋放,并降低突觸后膜對遞質乙酰膽堿的敏感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