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診斷方法根據上述病史,食管鏡檢術后或縱隔穿透傷后,很快出現為高熱、寒戰(zhàn)、虛脫與休克,胸骨后劇痛,呼吸困難,心率增快。如為氣管或食管損傷,早期可以于頸部呈皮下氣腫及皮下捻發(fā)音,皮下氣腫開始于頸區(qū)并迅速向全身彌散。白細胞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高達30×109/L(3000/mm3)以上。當急性縱隔感染播散至雙側肺門區(qū)域時,有顯著之肩胛區(qū)痛。
當胸骨發(fā)生不穩(wěn)定,病人常主訴胸前切口疼痛加劇,尤其在咳嗽、咳痰、胸廓猛烈振動時,可有胸骨摩擦移動感。如不合并感染,一般并無發(fā)熱反應。當胸骨哆開較明顯,往往表皮出現裂縫,從切口完全哆開,則可見兩半側胸肌隨呼吸而有大幅度的移動,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可有交錯對擾現象,影響呼吸功能,而使病人出現氣促、心率增快等。體格檢查,早期按捫病人胸骨兩側,在深呼吸時可有胸肌移動感,較明顯者,尚可聽到胸骨摩擦音。如有表皮小裂口,在深吸氣或咳嗽時可見小氣泡從縱隔擠出。完全哆開者,可從創(chuàng)口察看顯露的縱隔組織、心包和心臟。
總之,采用胸肌正中劈開切口的心臟手術術后如出現胸骨摩擦感,在深呼吸按壓胸骨有移動感的體征,即能作出胸骨哆開的診斷。心內直視手術后,如體溫上升至39℃以上,持續(xù)4~5d而無下降趨勢,或下降后再出現高熱;仔細檢查切口,如胸骨旁有明顯觸痛和(或)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胸骨移動感,或出現膿性分泌物或氣泡,即能肯定縱隔感染的診斷。胸骨X線照片如示胸骨后增深陰影或積氣亦有助于確診。必要時可縱隔穿刺吸引或經劍突下穿刺可抽出膿性分泌物。 繼發(fā)性縱隔感染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發(fā)熱、疼痛和膿性分泌。病人術后體溫不退,1星期內上升至39℃以上或消退后又上升。于弛張高熱前,尚有寒顫。切口疼痛加劇,最后在局部切口或引流處出現的時間最短在術后3D,長者在2星期以上,一般在7d左右。體格檢查,按壓切口旁、胸骨邊緣有壓痛。如縱隔感染已擴散至骨髓炎,胸骨開始不穩(wěn)定,則有胸骨哆開的一些體征。血化驗,白細胞計數和多核細胞顯著增高。計數可增至(10~20)×109/L(1000~2000/mm3)以上,有高達30×109/L(3000/mm3)以上者;多核細胞常在90%以上。胸骨側位攝片示胸骨后方有密度增深的陰影,如有骨髓炎尚示骨質疏松和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