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了中醫(yī)鄉(xiāng)鎮(zhèn)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大綱中部分內容,希望對參加考試的考生有所幫助。
1.心的生理病理特點:心位居上焦,開竅于舌,在體合脈,其華在面,與小腸相表里。
心藏神,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又主血而外合周身之脈。心臟陰陽調和,氣血充足,則心神健旺,氣血環(huán)流周身,灑陳于五臟六腑,灌溉于四肢九竅,使人體各臟腑組織生生不息,藉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心包絡為心之外衛(wèi),具有保護心臟,防御外邪的作用。心在臟腑中是一個重要的內臟,有“君主之官”之稱。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神志和主血脈。因此,心的任何病變均可出現血脈的運行異常和精神情志的改變。這些病理變化是心之陰陽氣血失調的結果。所以,心之陰陽氣血失調是心臟病變的內在基礎。
2.心的基本病理變化:由于陰和陽,氣和血對于心主血脈和心主神志等生理功能的作用不同,故心的陰陽、氣血失調因虛實寒熱之不同,可出現不同的病理變化。
(1)心氣、心陽失調:心氣、心陽失調主要表現為陽氣偏衰和陽氣偏盛兩個方面。
①心的陽氣偏衰:主要表現為心氣虛和心陽虛。
心氣不足:心氣不足多由久病體虛,或年高臟氣衰弱,或汗下太過耗氣,或稟賦不足等因素所引起。因心氣是推動血液循行的動力,心氣不足,其基本病理變化是心臟本身主血脈功能減退。由于血液為神志的物質基礎,心氣虛衰,鼓動力弱,血脈不充,則心神失養(yǎng),所以既有心神不足之病,又有全身氣虛之變。臨床上以心悸氣短,動輒益甚,神疲乏力等為重要特征。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心陽不足:心陽不足多系心氣不足病情嚴重發(fā)展而來;亦可由于寒濕、痰飲之邪阻抑心陽;或素體陽虛,心陽不振;或思慮傷神,心氣受損;或久病失養(yǎng)等所致。陽虛則寒自內生,氣虛則血運無力,心神失養(yǎng)。故心陽虛的基本病理變化主要表現在心神不足、陽虛陰盛和血運障礙等幾個方面。
其一,心神不足。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失去陽氣的鼓動和振奮,則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減弱,易抑制而不易興奮。臨床可見精神萎靡、神思衰弱、反應遲鈍、迷蒙多睡、懶言聲低等病理表現。
其二,陽虛陰盛。陽虛則寒,心陽不足,溫煦功能減退,故臨床可見畏寒喜暖、四肢逆冷等虛寒之象。心氣虛與心陽虛相比較,心氣虛為虛而無寒象,而心陽虛則是虛而有寒象。
其三,血運障礙。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心陽不足,心主血脈的功能減退,血行不暢而致血瘀,甚則凝聚而阻滯心脈,形成心脈瘀阻之證??梢娦魏洌嫔n白或青紫,心胸憋悶、刺痛,脈澀或結代等。
若心陽虛極,或寒邪暴傷陽氣,或瘀痰閉阻心竅,均可導致心陽衰敗而暴脫,從而出現大汗淋漓、四肢厥逆、神識模糊、脈微欲絕等宗氣大泄,,陽氣將亡之危候。
②心的陽氣偏盛:主要表現為心火亢盛和痰火擾心。
心火亢盛:心火亢盛又稱心火,即心的陽氣偏盛。;火熱之邪內侵,或情志之火內發(fā),或過食辛熱、溫補之晶,久而化熱生火,或臟腑功能失調而生內火等,均可導致心火亢盛。心火亢盛的主要病理變化是:
其一,火擾心神。火氣通于心,心火內熾,擾于心神,則心神失守,每見心煩失眠,甚則狂躁譫語、神志不清等病理表現。
其二,血運逆常。心主血脈,熱迫血升,心火陽盛,氣盛動速,則脈流薄疾,可見心悸、面赤、舌紅絳、脈洪數等,甚至血熱妄行而導致各種出血。
其三,心火上炎與下移?;鹦匝咨?,心開竅于舌,心火循經上炎,故可見舌尖紅赤疼痛、口舌生瘡等。心與小腸相表里,若心火下移于小腸,可現小便黃赤,或尿血、尿道灼熱疼痛等小便赤、灼、痛的病理現象。
其四,熱象顯著。陽盛則熱,心火亢盛,則多見實熱征象,如身熱、口渴飲冷、溲赤、便結等。
痰火擾心:肝氣郁結,氣郁化火,肝火引動心火,心肝火旺,煎熬津液為痰。痰與火結,上擾心神,則心神失守,清竅閉塞;或外感溫熱之邪,挾痰內陷心包,而成痰火擾心之候,以神志錯亂為主要臨床特點。
(2)心血、心陰失調:心血、心陰的失調,主要表現為心血虧損、心陰不足和心血瘀阻等方面。
①心血虧損:心血虧損,多由于失血,或血液生化不足,或情志內傷,耗損心血等所致。心血虧損的基本病理變化為:
其一,血液虛少。心血不足,血脈空虛,血主濡養(yǎng),故有全身血虛之征,以面、唇、舌等淡白無華,以及脈細無力為特征。
其二,心神失守。血虛心失所養(yǎng),則心悸怔忡;神不守舍,則神識衰弱而神思難以專一,甚則神思恍惚,或失眠。多夢、驚悸:不安。
②心陰不足:心陰不足,即心陰虛。多由勞心過度,久病失養(yǎng),耗傷心陰;或情志內傷,心陰暗耗;或心肝火旺,灼傷心陰等所致。心陰不足的基本病理變化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虛熱內生。陰液虧損,不能制陽,陰虛陽盛,虛熱內生??涩F陰虛內熱甚則陰虛火旺之候,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渴咽干、面紅升火、舌紅、脈細數等為特征。
其二,心神不了。心陰虛則陰不制陽,心陽偏亢,陰虛陽盛,則虛火內擾,影響心神,而見心中煩熱、神志不寧,或虛煩不得眠。
其三,血行加速。陰虛內熱,熱迫血行,脈流薄疾,影響心主血脈之功能,故脈來細而且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