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

切換欄目
當前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報錯頁面

您可能輸錯了網址,或該網頁已被刪除或移動,您還可以:

返回上一頁返回首頁網站地圖

推薦閱讀
> 正文
RSS | 地圖 | 最新

饒毅:轉基因是現代科技的必然

2012-09-20 16:10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    打印 | 收藏 |
字號

| |

  轉基因技術,是誕生于1865年的遺傳學結合生物化學導致的分子生物學***的必然結果,是基礎科學的自然應用。

  分子生物學誕生于1953年,劍橋大學英國醫(yī)學研究委員會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兩位年輕人,美國的博士后Jim Watson和英國的研究生Francis Crick,確定了DNA的雙螺旋結構。

  遺傳工程誕生于1973年,斯坦福大學的Stanley Cohen和舊金山加州大學的Herb Boyer建立了很快為大家常用的重組DNA技術。

  抗體已知上百年,對其應用推進很重要的單克隆抗體技術,誕生于1973到197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的Schwaber,英國劍橋的Milstein等的工作,大大改進了大量產生特異性的抗體。

  生物技術產業(yè),誕生于1976年。年輕的風險投資家Robert A Swanson要求和加州大學教授Boyer談話10分鐘。交談結束3小時后,他們決定創(chuàng)立用重組DNA技術為基礎的公司,Genentech(“基因技術”)從此建立,成為世界第一家生物技術公司,也催生了生物技術產業(yè)。

  人工將外源基因導入生物,也就是轉基因生物,其原理與重組DNA技術同樣,重組DNA是需要導入細菌以便大量生產。1978年,Genentech用此技術,通過轉基因的大腸桿菌生產胰島素。所有公司用的大腸桿菌,都是經過篩選,不會對人致病。

  基因技術使人類可以將特定基因轉入農作物,用來改進農作物的抵抗力(比如抗病蟲害),以便提高產量。這種能抵抗農作物病蟲害的基因,其產物對人體完全沒有作用,因為這些轉基因產物的靶點只存在于農作物的致病害蟲。正如常用的抗生素可以殺死細菌,但對人的細胞毫無作用一樣。在農作物轉入特定基因,也改善其營養(yǎng)價值(如維生素)。

  轉基因不僅不污染環(huán)境,而且可以有利環(huán)保。2010年美國科學院報告,農作物對病蟲害抵抗力提高,可以減少殺蟲劑的使用。

  現代生物技術,主要是指將生物有機體或者生物過程用于農業(yè)、藥物、醫(yī)學等。常見的有操縱DNA的基因工程、細胞培養(yǎng)等等。

  生物技術的興起,在農業(yè)和醫(yī)藥方面起到了其他技術不可能起的作用。在醫(yī)藥方面,為治療人類疾病、減輕人類痛苦,起了很大作用;蚬こ躺a胰島素、基因工程生產肝炎疫苗都是直接改善了包括我國在內的全世界人民健康的藥物。單克隆抗體治療疾病,包括一些腫瘤,產生了傳統(tǒng)化學藥物不能達到的療效。

  基因技術和抗體技術等現代生物技術導致美國生物技術產業(yè)的起飛。1970年到1980年,很多美國大學教授,除了發(fā)明和應用DNA相關技術外,紛紛在校外開公司。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諾獎得主Sharp和哈佛大學諾獎得主Gilbert1978年成立Biogen(“生物基因”);哈佛的兩位教授 Maniatis和Ptashne創(chuàng)立了Genetics Institute, Inc(遺傳研究所有限公司)。

  生物技術利潤遠高于人們熟知的信息產業(yè),繁榮了經濟。2009年全球十大藥物中,5個是生物技術藥物。1980年成立的生物技術公司Amgen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生物技術公司,其2010年產值為151億美元,它投入研發(fā)的年度經費為29億美元,可能超過中國全國投入生物研究的經費。Genentech于2009年被Roche 藥廠以468億美元收購。

  近40年來,一大批基因技術相關公司成立,一些大藥廠、農業(yè)技術公司其后也通過并購和建立自己的基因技術部門。不可想象,現代醫(yī)藥、農林產業(yè)發(fā)展能夠離開基因技術的應用。

退出
會 搜
特別推薦
醫(yī)學教育網醫(yī)學書店
  • 名師編寫
  • 凝聚要點
  • 針對性強
  • 覆蓋面廣
  • 解答詳細
  • 質量可靠
  • 一書在手
  • 夢想成真
網絡課堂
40多類,1000多門輔導課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醫(yī)學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醫(yī)學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4、聯系方式:

編輯信箱:mededit@cdeledu.com

電話: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