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1月30日 19:00-21:00
詳情11月10日 19:00-20:00
詳情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了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輔導:壯醫(yī)藥線灸,供各位考生參考,預祝大家中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順利通過!
【概 述】
壯醫(yī)藥線點療法是流傳于廣西壯族民間的一種灸法方法,20世紀80年代中期 ,經(jīng)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針灸工作者的發(fā)掘整理和規(guī)范、并通過廣西中醫(yī)學院壯醫(yī)研究所及壯醫(yī)門診部進行大量的實驗研究及臨床觀察后,向全國、港澳臺地區(qū)及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推廣應(yīng)用,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該療法是通過以壯醫(yī)秘方浸泡過的苧麻線點燃后直接灼灸在患者體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疏通氣道、谷道、水道,調(diào)節(jié)龍路、火路氣機,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操作方法】
灸材制備:
1.浸線藥酒的配制 有二法,一為:生南星、生半夏、生川烏、生馬錢子、大黃、蘇木、乳香、紅花、歸尾、生草烏、沒藥、三棱、莪術(shù)、威靈仙、骨碎補、羌活、獨活各 10 g,浸于 50%酒 精1000 ml中 30天,濾過后加麝香 1g,密封保存。約可浸藥線 500 g.一為雄黃酒:取適量雄黃、吳萸粉、樟腦、麝香等浸入95%乙醇中,配制成20%的雄黃酒備用。
2.藥線制作 取苧麻、黃麻或了哥王根皮搓成直徑0.25~1mm,長15~30cm的線,浸于上述藥酒中。一般須浸泡8~15天,亦有報道在雄黃酒中浸泡24小時的。然后密封保存,保持濕潤,用時取出。藥線分為3種型號,1號藥線直徑為1mm,多在冬季用;2號藥線直徑為0.7mm,是最常用的一種,使用范圍廣,適用于各種病證;3號藥線直徑為0.25mm,用于灼灸皮膚嫩薄處、耳穴及小兒患者,藥線長度均為30cm.
具體操作:
1.一般點灸法:①持線:以右拇指、食指挾持藥線的一端,并露出線頭1~2cm.②點火:將露出的線端在乙醇燈上點燃,然后吹滅明火,只留線頭珠火即可。③施灸:將線端珠火對準選定的穴位,順應(yīng)手腕和拇指屈曲動作,拇指指腹穩(wěn)健而敏捷地將帶有珠火的線頭直接點按在預先選好的穴位上,一按火滅即起為一壯。一個穴位灸一壯。壯醫(yī)藥線點灸治療手法分輕、中、重三種操作手法,點灸時間短于1秒且輕快迅速為輕法,點灸時間l~2秒且中等用力為中法,點灸時間超過2秒且較用力為重法。一般而言,輕病快速點灸,重病可點按片刻。點灸時注意,宜在線頭火星最旺時點灼穴位,注意不要平按,要使線頭圓火著穴。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2.耳穴點灸法:按耳穴國際標準化方案穴區(qū)圖取穴,治前先用耳穴探測棒在耳穴上尋找陽性點,或取與臟腑病變相應(yīng)點。常規(guī)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3號藥線的一端,并露出線頭1~2cm,在燈火上點燃,待線頭呈不帶火焰的珠火時,順應(yīng)手腕和拇指的屈曲動作,穩(wěn)重而敏捷地將火星線頭直接點按于穴位上,一按火滅即起為1壯,一般1穴灸1壯,每天1次,每次灸一側(cè)耳穴,雙耳交替點灸,7次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5天。每次治療以灸后患者有輕微灼熱痛感,或耳郭發(fā)熱、全身汗出為宜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3.梅花點灸法:先確定病變部位的形狀和大小,采用1號藥線(直徑為1mm),按一般藥線灸點灸方法操作,采用梅花點灸法,即沿其周邊點灸4個穴位,再加中間1個穴位。如病變部位面積較大,也可采用局葵穴(局部葵花點灸法,即沿其周邊或病損部位點灸9個穴位,再加中間4個穴位),本法每日或隔日點灸1次,10天為一療程。
4.藥線貼灸法:本法常用穴位為大椎、風門、肺俞、膏肓、心俞、腎俞。采用二號藥線。藥物為冬病夏治“消喘膏”(具體配方制作可參閱復方白芥子貼灸法)用生姜汁及蜂蜜調(diào)成稠膏狀備用。灸治時,以穴位為中心,在周圍1cm的范圍內(nèi)按藥線灸點灸方法操作,用二號藥線連續(xù)點灸5壯,然后將消喘膏做成2cm×2cm的藥餅,直接貼在已點灸過的穴位上,并用追風膏固定,4~6小時后取下,如貼藥處有灼熱痛感可提前取下。治療在每年的初伏開始進行,每10天灸貼1次,共做3次,連續(xù)灸貼3年。
11月30日 19:00-21:00
詳情11月10日 19:00-20: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