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斯匹林(乙酰水楊酸)是一種古老的藥物,它作為一種解除疼痛及退熱藥,從19世紀開始,就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像其他藥物一樣,阿斯匹林也有毒性,其主要副作用是能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的正常聚集反應和刺激胃,破壞胃粘膜屏障引起胃出血。有時,藥物的副作用可被轉為優(yōu)點,阿斯匹林通過抑制血小板功能,在人體內具有抗血栓的特性,能抑制在血管內結團并阻塞血管的血小板,明顯降低動脈內阻塞性血栓的形成,這種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在20世紀中后期已被廣泛地用于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用于冠心病患者,以預防心肌梗死的發(fā)生;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降低死亡率;在經歷一次心肌梗死后,可明顯降低再次發(fā)作的風險;對心房纖顫的患者可預防腦卒中及栓塞等。一些醫(yī)生也熱衷使用小劑量的阿斯匹林于健康人群或有發(fā)病危險因素的人(如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來保護心臟和血管,這種小劑量阿斯匹林的使用,不僅防止血栓形成,而且使胃腸道并發(fā)癥的副作用減至最小。事實證明,治療是有益處的。
然而,對于長期服用此藥的人,還需對以下幾點加以注意:
1.長期的阿斯匹林治療,即使是小劑量,亦可能有產生潰瘍的危險,它通過損傷胃腸道粘膜所致,粘膜糜爛本身可能并不嚴重,但可發(fā)展成潰瘍,進而導致出血或穿孔,尤其是阿斯匹林減少血栓的形成可導致更明顯的出血傾向。所以在服用此藥的同時,如有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適、疼痛、燒灼感、黑便等癥狀,應隨時看醫(yī)生或停服此藥;對原患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的患者更應慎用或不用。
2.在飲酒前后不可服用阿斯匹林,因酒精本身損傷胃粘膜屏障,加重藥物的毒物反應。目前的研究資料沒有證據(jù)表明減少劑量或使用緩釋劑可顯著降低胃腸道出血的危險,醫(yī)生們也不清楚誰應服用多大劑量和使用多長時間最合適,因個體對藥物的差異不同。
3.少數(shù)患者長期服用小劑量阿斯匹林后,可出現(xiàn)皮膚出血癥狀,表現(xiàn)為皮膚青紫或出血點,甚或牙齦出血或鼻出血,這在老年女性尤為常見。遇到這種情況,可及時停用阿斯匹林,并去醫(yī)院檢查一下血小板數(shù)量和功能。如果長期使用阿斯匹林,醫(yī)生和患者都需要權衡利弊;對沒有發(fā)病因素而完全健康的人,為了預防疾病而每天服用阿斯匹林,大多數(shù)的醫(yī)生目前還是會告誡你不要這么做。
- · 藥源性疾病是怎么分類的?
- · 藥源性疾病的分類
- · 藥學電大專科畢業(yè)論文
- · 1/3的人死于用藥不當
- · 二百種常用藥物或傷害肝腎
- · 給長期服用阿斯匹林的患者提個醒
- · 白三烯受體拮抗劑
- · 服用禁藥后的開車的后果
- · 奧施康定
- · 藥理學考前輔導筆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