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方法」
1.呼吸道要通暢。在保持呼吸道通暢的情況下進行。如患者口鼻內有嘔吐物、泥沙、血塊、義齒等異物時,搶救者用紗布包住示指伸人口腔進行清除。松開衣領、褲帶、乳罩、內衣等。舌后墜者用紗布或手帕包住拉出或用別針固定在嘴唇上。
2.先吹兩口氣。清洗病傷者口鼻異物后,口對口呼吸前先向患者口中吹兩口氣,以擴張已萎縮的肺,以利氣體交換。
3.姿勢。患者仰臥位,頭后仰,頸部用枕頭或衣物墊起。口蓋兩層紗布,急救者用一手抬起下頜,另一手拇、示指捏緊病者鼻翼,以防吹進的氣體從鼻孔漏出。
4.患者口張開,搶救者吸一口氣后,張大口將患者的口全包住。
5.做捏鼻動作。快而深地向病者口內吹氣,并觀察病者胸廓有無上抬下陷活動。一次吹完后,脫離病者之口,捏鼻翼的手同時松開,慢慢抬頭再吸一口新鮮空氣,準備下次口對口呼吸。
6.吹入量。每次吹氣量成人約1 200ml,過大量易造成胃擴張。無法衡量時,急救者不要吸入過多的氣體。
7.呼吸頻率。口對口呼吸的次數(shù)成人16~20/min。
單人急救時,每按壓胸部30次后,吹氣兩口,即30:2;雙人急救時,每按壓胸部30次后,吹氣2口,即30:2,有脈搏無呼吸者,每5秒鐘吹一口氣
8.停止急救標準。一是患者的呼吸、心搏已恢復后可以停止;二是有經(jīng)驗的大夫檢查證實患者腦死亡可以停止。因為腦組織各部分對缺氧的耐受力不一樣,一般大腦只能支持4min左右,小腦可以維持10~15min,管轄呼吸、心搏中樞的延髓能堅持20~30min.這就提醒急救者分秒必爭,越早越好,搶救持續(xù)的時間盡可能延長些,還有救活患者的希望。
更多內科診療技術知識點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wǎng)內科主治醫(yī)師考試欄目!這里有2019年內科主治醫(yī)師考試政策動態(tài)、精華資料及備考技巧,助力你的內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