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內科主治醫(yī)師輔導阿米巴原蟲病病原學:
阿米巴類感染是由根足蟲綱、阿米巴目、內阿米巴科、內阿米巴屬下各種內阿米巴所引起的,臨床習慣簡稱阿米巴。其中腸道阿米巴原蟲,種類雖多,大多寄生于人體內作為共居生物而無致病能力,唯有溶組織內阿米巴寄生于人體后,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疾病,被認為是有致病力的阿米巴。
溶組織內阿米巴有滋養(yǎng)體及包囊兩期。滋養(yǎng)體自包囊逸出后寄生于大腸腸腔或腸壁,以大腸內容物包括細菌為養(yǎng)料,借腸內乏氧和存在細菌的條件,進行分裂繁殖。滋養(yǎng)體大小不一,12~60um,而以15~30um為常見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滋養(yǎng)體抵抗力甚弱,在室溫下數(shù)小時內死亡,遇稀鹽酸則在數(shù)分鐘內死亡。滋養(yǎng)體在適當條件下能侵襲與破壞組織,造成結腸病變,引起臨床癥狀,所以滋養(yǎng)體是溶組織內阿米巴的侵襲型,但它無感染能力。
因為在體外它很快死亡,即使進入消化道也很快被胃酸破環(huán)。包囊抵抗外界能力很強,在大便中能存活2周以上,在水中能存活5周,能耐受常用化學消毒劑的作用。
但對熱和干燥較敏感,加熱至50℃幾分鐘即死。包囊可隨糞便排到外界。人于吞食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即造成感染。所以溶組織內阿米巴的感染型是包囊。包囊被吞食后,不受胃酸破環(huán),經胃達回腸。
由于小腸堿性消化液的作用及蟲體的活動,含有四核的蟲體從囊壁逸出。蟲體又經一系列的復雜變化后,分裂為四個至八個小滋養(yǎng)體,定居于盲腸和大腸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