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顱內腫瘤的疾病病理是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中可能會涉及到的知識點,為幫助廣大考生順利備考,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如下內容:
(1)分布部位
顱內腫瘤發(fā)生于大腦半球的機會最多,其后依次為蝶鞍區(qū)、小腦(包括小腦蚓部)、橋小腦角、腦室內、腦干。位于小腦幕以上的腫瘤如顱前窩、顱中窩、大腦半球、鞍區(qū)、側腦室及第三腦室內的腫瘤總稱為幕上腫瘤。位于小腦幕以下的腫瘤如小腦半球、小腦蚓部、第四腦室內、橋小腦角、橋延腦等處的腫瘤總稱為幕下腫瘤。成人及1歲以下嬰兒的顱內腫瘤以幕上瘤居多數(shù),1-12歲兒童的顱內腫瘤以幕下者居多。但不同的腫瘤各有它的好發(fā)部位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2)生長特點
1)擴張型:腫瘤生長活躍,瘤細胞容易集在一起,形成塊狀。如空間狹窄亦可呈灌注狀生長。
2)浸潤型:瘤細胞活動性大,并能產(chǎn)生組織毒素或溶解性物質,使周圍組織失去抵抗入侵的能力。腫瘤沒有邊界,與正常組織混雜一起,常循神經(jīng)纖維延伸浸潤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3)彌漫或多灶型:瘤細胞或同時或先后從多處長出,形成彼此不相聯(lián)系的獨立病灶。
(3)擴散途徑
有兩種轉移形式:
①種植性轉移。脫落的瘤細胞被腦脊液帶至遠處或沉積于腦室外壁或腦池內,以后發(fā)展為轉移灶。室管膜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顱內胚生殖細胞瘤、脈絡叢乳突狀瘤等??砂l(fā)生這樣的轉移。
②顱外轉移。很少見,主要原因是因為顱內缺乏向顱外轉移的淋巴道。但隨著顱內腫瘤手術機會的增加,瘤細胞與顱外的淋巴管道接觸的機會增多,顱外轉移的病例日益增多。除手術是顱外轉移的重要條件外,浸潤性腫瘤如穿越硬腦膜而侵入顱外軟組織時亦可發(fā)生自發(fā)的顱外遠處轉移。較多見的有膠質瘤、腦膜瘤、顱內原發(fā)肉瘤等。全身各處都可發(fā)生轉移灶,但最多見的為肺及胸膜(占33%),后依次為頸及縱隔淋巴結(22%)、肝(14%)、脊柱及骨髂系統(tǒng)(9%)、腎(6%),其他較少見的轉移部位有心臟、卵巢、子宮、膀胱、腮腺、甲狀腺、胸腺、腎上腺、胃、結腸、頭皮、腹膜等。腫瘤的級別與轉移的發(fā)生沒有明顯的相關性,這可能與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病例生存期較短有關。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