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主治醫(yī)師考試基礎知識一:
1、生長發(fā)育完成的年齡是
A.女性14~16歲
B.男性16~18歲
C.男性14~16歲
D.男性24歲左右
E.男性17~19歲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女性18~20歲左右完成生長發(fā)育,男性到24歲左右完成生長發(fā)育。
2、頜位關系的記錄指的是
A.正確恢復頜間距離
B.正確恢復面下1/3距離
C.正確恢復面下1/3距離和髁突的生理后位
D.正確恢復面部的外形
E.糾正側向咬合和下頜前伸習慣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即垂直和水平頜位關系。
3、在顱底線(面)和面橫平面(Frankford)中,下面哪個標記點未被涉及
A.鼻額縫正中點
B.蝶鞍中心點
C.枕骨髁后切跡
D.眶下緣骨縫點
E.外耳道上緣最高點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顱底線(面)是由鼻額縫正中點(又叫鼻根點)與枕骨深后切跡(又稱Bolt-on點)相連而成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而由眶下緣骨縫點和外耳道上緣最高點相連而成的是面橫平面。蝶鞍中心點不參與上述兩個平面的構成,但參與前顱底平面及后顱底平面的構成。
4、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的牙位記錄方法,53代表的是
A.上頜左側乳尖牙
B.下頜左側乳尖牙
C.上頜左側尖牙
D.下頜右側尖牙
E.上頜右側乳尖牙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前面的5代表上頜右側乳牙,3代表尖牙。
5、進入青春發(fā)育高峰期的年齡是
A.女性9歲左右
B.男性10歲左右
C.女性12歲左右
D.男性12歲左右
E.女性8歲左右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青春發(fā)育高峰期女性10歲左右開始,男性12歲左右開始。
6、下列情況中,不適合進行牙再植術的是
A.外傷脫位,仍位于口腔內(nèi)的牙
B.扭轉牙,不愿正畸治療但要求矯正位置者
C.錯誤拔除的健康牙
D.外傷脫位,離體6小時,牙體清潔干燥
E.外傷脫位,離體半小時,有塵土污染,保存于牛奶者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一般離體半小時內(nèi)再植預后較好,離體6小時,盡管牙體清潔,但干燥狀態(tài)下6小時,組織失去活性,再植預后不良。
7、患者,女,12歲,恒牙(牙合),基本中性(牙合),上前牙Ⅲ度擁擠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左上中切牙及右上側切牙與下頜四顆切牙形成反(牙合),間隙不足,下切牙I度擁擠。若采用方絲弓矯治器,第一階段矯治初始采用的弓絲一般為
A.0.014英寸不銹鋼絲
B.0.016英寸不銹鋼絲
C.0.016英寸×0.022英寸不銹鋼絲
D.0.018英寸鎳鈦絲
E.0.016英寸鎳鈦絲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第一階段初始弓絲選擇依據(jù)主要是考查考生對弓絲應用原則的理解和掌握,一般是從軟絲到硬絲,從細絲到粗絲,從圓絲到方絲。
8、關于腭小凹的描述,正確的是
A.位于軟、硬腭交界處
B.位于腭中縫上
C.是口內(nèi)黏液腺導管的開口
D.義齒基托的后緣應止于此
E.數(shù)目多為1~2個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腭小凹是口內(nèi)黏膜導管的開口,位于上腭中縫后的兩側,數(shù)目多為2個,上頜義齒后緣一般應在腭小凹后2mm處。
9、下列關于腭前神經(jīng)麻醉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當注射量過大時或位置偏后時可出現(xiàn)惡心或嘔吐
B.麻醉區(qū)域包括同側上頜磨牙、前磨牙腭側黏骨膜及牙槽骨
C.注射點位于上頜第二磨牙腭側齦緣與腭中線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
D.拔除上頜磨牙時必須行腭前神經(jīng)阻滯麻醉
E.腭前神經(jīng)麻醉時很容易同時麻醉腭小神經(jīng)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上頜牙槽骨因骨質較為疏松,拔牙時可選擇局部浸潤麻醉,行胯前神經(jīng)阻滯麻醉時不會麻醉腭小神經(jīng)。
10、關于顱部的生長發(fā)育哪些描述是不確切或是錯誤的
A.顱部前后徑的增長,主要是依靠顱底骨縫的生長
B.顱部生長不成比例,前后徑比上下徑及左右徑增加為多
C.蝶枕骨結合在18~20歲仍存在生長發(fā)育
D.蝶骨間軟骨結合在出生時鈣化,蝶篩軟骨結合大約在出生后7年鈣化
E.顱底軟骨結合過早鈣化可造成上頜后縮,面中部凹陷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顱部前后徑的增長,主要是依靠顱底軟骨的生長。顱底骨縫的生長主要造成顱部左右徑及上下徑的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