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循環(huán)流動的抗體能夠進入大部分組織對病原體進行清除。而“免疫豁免“的組織與器官,比如大腦與外周神經系統(tǒng),則會通過血-腦屏障以及血-神經屏障阻止抗體的進入。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抗體能夠通過某種方式進入這些組織器官內部發(fā)揮免疫效應。
為了研究這一現象背后的機制,來自耶魯大學醫(yī)學院的AkikoIwasaki課題組利用生殖期孢疹病毒(HSV)感染模型進行了試驗,相關結果發(fā)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雜志上。
生殖期孢疹病毒主要通過粘膜表皮細胞進入宿主體內,然后感染宿主背根神經節(jié)中的神經元細胞。此前研究發(fā)現,通過向體內接種“胸苷激酶”基因缺陷型的HSV(TK-)能夠產生有效的免疫效應,從而保護機體免受野生型HSV的感染,這一效應依賴于組織特異性記憶T細胞(TRM)的產生。
通過向陰道接種TK-能夠導致CD4T細胞產生大量的IFN-gamma,這對于TRM以及免疫效應的產生具有關鍵的作用,而如果選擇其它接種方式,則無法產生TRM,免疫效應也會大打折扣。
在本研究中,作者比較了多種不同的接種TK-的方式,結果顯示,鼻腔接種能夠產生最為充分的免疫效應,而腹腔注射的免疫效應最弱。此外,作者證明這種免疫保護效應的產生依賴于B細胞,因為一旦選擇B細胞缺陷型小鼠進行感染,則無法產生有效的免疫效應。
之后,作者希望了解這一免疫效應產生背后的機制。他們發(fā)現在多種不同的接種方式中,陰道,鼻腔以及腹腔接種均能夠產生循環(huán)的記憶T細胞,其中陰道接種與鼻腔接種后產生的系統(tǒng)性的HSV-2特異性IgG的水平高于腹腔接種方式,這表明HSV-2的免疫保護與抗體的產生之間確實存在相關性。接下來,作者希望了解這些循環(huán)流動的抗體是如何進入背根神經節(jié)中的。
雖然有血液-神經屏障的存在,但有證據表明神經組織周圍的表皮細胞在感染之后新生的FcR能夠幫助抗體進入這些區(qū)域。為此,作者通過比較野生型小鼠與FcR缺失突變體小鼠在感染TK-之后的免疫反應差異,結果顯示FcR的缺失并不影響抗體的進入。
有一種假設認為系統(tǒng)性循環(huán)的抗體能夠通過被動運輸的方式跨越血-神經屏障進入神經組織。作者通過給小鼠鼻腔接種HSV-2特異性的抗體,發(fā)現這種處理并不能提高其抵抗野生型HSV感染的能力,這一結果否定了上述假設。
另一方面,作者通過給予B細胞缺失突變體小鼠以TK-的免疫刺激,同時向其鼻腔中接種HSV特異性抗體,發(fā)現這種處理能夠產生有效的抗病毒免疫反應,這說明抗HSV免疫效應的產生依賴于有活性的抗體,但并不依賴產生抗體的B細胞。相反地,如果在接種之前將小鼠體內的CD4T細胞清除,則能夠明顯抑制小鼠的抗病毒免疫反應,這說明CD4T細胞對于抗HSV免疫反應的產生具有關鍵的作用。
最后,作者發(fā)現CD4細胞的缺失能夠導致接種TK-之后小鼠神經組織中抗體數量的明顯降低,這說明CD4T細胞能夠幫助抗體進入神經組織中。作者猜想記憶CD4T細胞可能進入了血腦屏障,然后通過分泌IFN-gamma的方式將抗體一步步“誘導”進入屏障內部。
首先,他們發(fā)現在接種之后6天左右,神經組織中出現了明顯增多的HSV-2特異性CD4T細胞,其中記憶性CD4T細胞的數量大于效應CD4T細胞,而且IFN-gamma大量表達于CD4T細胞中。進一步研究發(fā)現,記憶性T細胞進入血腦屏障依賴于其表面的粘性分子VLA4以及VCA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