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分肌張力和現(xiàn)力被動運動是檢查肌張力的方法。醫(yī)學教育網小編專門整理了被動運動如下,希望對各位考生備考復習有所幫助。
肌張力是指靜息狀森不的肌肉緊張度,頭質是一種牽張反射,即骨骼肌受到外力牽拉時產生的收縮反應,這種收縮是通過反射中樞控制的。
1.檢查方法
持任被檢查者完全放松的肢體,以不同的速度和幅度做各個關節(jié)的被動運動注意所感受到的阻力,并注意兩側對比;觸摸肌肉,注意其硬度,以測其肌張力。
2.臨床意義
(1)肌張力降低或缺失:指肌肉松軟,伸屈肢體時阻力低,可表現(xiàn)為關節(jié)過伸。見于周圍神經疾病、脊髓灰炎和小腦疾病等。
(2)肌張力增強:指肌肉堅實,伸屈肢體時阻力增加。
1)痙攣性:指在被動運動開始時阻力較大,終末時阻力突然下降,有如開折刀的感覺,稱為“折刀狀”肌張力增強。見于錐體束損害。
2)強直性:指做被動運動時伸肌與屈肌肌張力均增強,肢體可保持在一定位置上固定不動,有如彎曲鉛管的感覺,稱為“鉛管狀”肌張力增強。如在此基礎上伴有震顫,肌張力增強可呈斷續(xù)現(xiàn)象,有如齒輪轉動樣感覺,稱為“齒輪狀”肌張力增強。見于錐體外系損害。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護士資格考試精華知識點,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護士欄目!歡迎點擊>>護士資格考點總結提示 >>2020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練習題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