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護理技術培訓很感興趣,醫(yī)學教育網特此與您分享關于壓瘡的預防及護理這篇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觀察要點
1.根據患者不同的臥位觀察骨突出和受壓部位。
2.皮膚營養(yǎng)狀況:皮膚彈性、顏色、溫度、感覺。
3.受壓皮膚狀況:潮濕、壓紅,壓紅消退時間、水泡、破潰、感染。
4.活動能力:有無肢體活動障礙、意識狀態(tài)。
5.全身狀態(tài):高熱、消瘦或肥胖、昏迷或躁動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疼痛、年老體弱、大小便失禁,水腫等高危因素。
006.壓瘡判斷:淤血紅潤期、炎癥浸潤期、潰瘍期(Ⅰ淺度潰瘍期、Ⅱ壞死潰瘍期)。
(二)護理要點
1.評估患者:
(1)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
(2)局部皮膚狀態(tài)。
(3)壓瘡的危險因素。
2.減少局部受壓:
(1)對活動能力受限的患者,定時被動變換體位,每兩小時一次。
(2)受壓皮膚在解除壓力30分鐘后,壓紅不消退者,應該縮短翻身時間。
(3)長期臥床患者可以使用充氣氣墊床或者采取局部減壓措施。
(4)骨突處皮膚使用透明貼或者減壓貼保護。
(5)躁動者有導致局部皮膚受傷的危險,可用透明貼膜予以局部保護。
3.皮膚保護:
(1)溫水擦洗皮膚,使皮膚清潔無汗液。
(2)肛周涂保護膜,防止大便刺激。
(3)對大小便失禁者及時清理,保持局部清潔干燥。
4.感覺障礙者慎用熱水袋或冰袋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防止燙傷或凍傷。
5.加強營養(yǎng),根據患者情況,攝取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素、高礦物質飲食,必要時,少食多餐。
6.壓瘡護理
(1)淤血紅潤期:防止局部繼續(xù)受壓;增加翻身次數;局部皮膚用透明貼或減壓貼保護。
(2)炎癥浸潤期:水膠體敷料(透明貼、潰瘍貼)覆蓋;有水泡者,先覆蓋透明貼再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內的液體;避免局部繼續(xù)受壓;促進上皮組織修復。
(3)潰瘍期:有針對性的選擇各種治療護理措施,定時換藥,清除壞死組織,增加營養(yǎng)的攝入,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
(三)指導要點
1.教會患者及家屬預防壓瘡的措施。
2.指導患者加強營養(yǎng),增加皮膚抵抗力和創(chuàng)面愈合能力。
3.指導功能障礙患者盡早開始功能鍛煉。
4.幫助患者選擇適當的措施,預防壓瘡,促進愈合。
以上為壓瘡的預防及護理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閱讀,想了解更多關于護理培訓的內容,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