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劑的制備
原料的處理→煎取膠汁→濾過澄清→濃縮收膠→凝膠與切膠→干燥與包裝。
原料的處理
?。╨)動物皮類:須經浸泡數(shù)日,每天換水一次,若不換水,皮易發(fā)酵變臭,揮發(fā)性堿性物質含量超標。待皮質柔軟后,刮去腐肉、脂肪、筋膜及毛。工廠批量生產可用蛋白分解酶除毛。將皮切成20cm左右的小方塊,置滾筒式洗皮機中,加水旋轉洗滌適當時間,用清水沖洗去泥砂,再置蒸球中,加2%Na2CO3水或2%皂莢水,用量約為皮重的3倍,加熱至皮皺縮卷起,用水沖洗至中性,以除去脂肪及可能存在的驢皮腐敗產物,如三甲胺、尸胺、酪胺、色胺、甲基吲哚等小分子堿性含氮物質,降低揮發(fā)性鹽基氮的含量,消除腥臭氣味。
?。?)骨角類:用清水浸泡,除去腐肉筋膜,每天換水一次,取出后亦可用皂莢水或堿水洗除油脂,再以水反復沖洗凈。對豹骨等,因附筋肉較多,可先將其放入沸水中稍煮撈出,用刀刮凈筋肉。角中常有血質,應用水反復沖洗干凈。
[煎取膠汁]
煎膠取汁有二種方法,一種是傳統(tǒng)的直火煎煮法,因勞動強度大,衛(wèi)生條件差,生產周期長,現(xiàn)已少用。另一種是蒸球加壓煎煮法,由于加壓煎煮,提高工效30倍,降低煤耗40%,提高出膠率15%,目前工廠普遍采用。
蒸球加壓提取工藝,操作關鍵是控制適宜的壓力、時間和水量。以0.08Mpa蒸氣壓力(表壓)為佳。若壓力過大,溫度過高,膠原蛋白的水解產物氨基酸,可部分發(fā)生分解反應,使臭味增加,揮發(fā)性鹽基氮(又稱揮發(fā)性堿性總氮)的含量增高。另外,若溫度過高,水解時間短,膠原蛋白水解程度受到影響,平均分子量偏高,特性粘數(shù)大,凝膠切塊時發(fā)生粘刀現(xiàn)象;同時,由于膠液中混有較多的大質點顆粒,使膠的網狀結構失去均衡性,干燥后易碎裂成不規(guī)則小塊。為了降低揮發(fā)性鹽基氮的含量,生產中除了應嚴格控制原料的質量、煎提蒸氣壓力和加水量外,應定期減壓排氣。例如,用蒸球加壓煎煮驢皮,以0.08Mpa蒸氣壓力,每隔1小時排氣一次。
?。鄢吻暹^濾]
每次煎出的膠汁,應趁熱用六號篩濾過,否則冷卻后粘度增大,濾過困難。粗濾后的膠汁,一般再加0.05%~0.l%的明礬(先用水將其溶解后加入),攪拌后靜置數(shù)小時,分取上層澄清膠汁,再用板框壓濾機濾過,或用蝶片式離心機分得澄清膠汁。
?。蹪饪s膠汁]
將澄清膠汁先用薄膜蒸發(fā)去除大部分水分,再移至蒸氣夾層鍋中,繼續(xù)濃縮至相對密度達1.25左右時,加入豆油,攪勻,再加入糖,攪拌使全部溶解,繼續(xù)濃縮至“掛旗”時,在強力攪拌下加入黃酒,此時鍋底產生大氣泡,俗稱“發(fā)鍋”,待膠液無水蒸氣逸出時即可出鍋。
濃縮是使膠原蛋白繼續(xù)水解和進一步除去雜質的過程。隨著膠原蛋白的逐漸水解,顆粒質點變小,分子量變小,疏水性成分與親水性成分也逐步分離,且混懸于膠液中。由于濃縮時水分不斷蒸發(fā),膠液中金屬離子濃度增大,離子的電性可中和疏水膠體粒子的電性,使其聚合成疏松的粒子團,相對密度較小而上浮。濃縮過程應不斷打沫,就是除去此類水不溶性雜質,以提高膠劑的質量。
?。勰z與切膠]
膠液濃縮至適宜的程度后,趁熱傾入已涂有少量麻油的凝膠盤內,置空調室內,調節(jié)室溫為8~12℃左右,約經12~24小時,膠液即凝成膠塊,此過程稱為膠凝,所得到的固體膠稱凝膠,俗稱膠坨。用自動切膠機將凝膠切成一定規(guī)格的小片,此過程俗稱“開片”。
?。鄹稍锱c包裝]
膠片切成后,置于有空調防塵設備的晾膠室內,攤放在晾膠床上,也可分層攤放在竹簾上,使其在微風陰涼的條件下干燥。一般每隔3~5天將膠片翻動一次,使兩面水分均勻散發(fā),以免成品發(fā)生彎曲現(xiàn)象。數(shù)日后,該膠片干燥至一定程度,便裝入木箱內,密閉悶之,使內部水分向膠片表面擴散,此操作稱為“悶膠”,亦稱“伏膠”。約3天后,將膠片取出,再放到竹簾上晾之。數(shù)日后,又將膠片置木箱中悶膠2~3天,如此反復操作2~3次,即可達到干燥的目的。目前晾膠車間多采用空調制冷技術,也有的用烘房設備通風晾膠。
膠片充分干燥后,在紫外線無菌車間包裝。包裝前,用酒精微濕的布或新沸過60℃左右的水微濕的布拭膠片表面,使之光澤。然后再晾至表面干燥,用紫外線消毒,再用朱砂或金箔印上品名,裝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