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瀉下,逐水——用于水腫,臌脹,痰壅喘咳。
本品苦寒峻下,入肺、腎、大腸經(jīng),能瀉下利水,通利二便,又善消痰滌飲,使水濕、痰飲從二便排出。其逐水之力較甘遂、京大戟、芫花稍緩,但仍屬有毒而峻下之品。用于水腫、臌脹、二便不利之水濕實證,胃腸濕熱積滯之大便秘結(jié)及痰飲喘咳之證。
?。?)治水腫、臌脹、二便不利正氣未衰者。可單用研末服,亦可與甘遂、京大戟等共用,如舟車丸。
?。?)痰飲咳喘,面目浮腫。多與葶藶子、杏仁、厚樸等同用,如牽牛子散。
2. 去積——用于腸胃濕熱積滯,大便秘結(jié),食滯等。
本品有瀉下通便消積作用。治實熱便秘或濕熱痢疾、里急后重,單用本品即效,或與大黃、檳榔等同用;治食積不消,可與萊菔子同用。
3. 殺蟲——用于蟲積腹痛。
本品有驅(qū)蟲作用,并可通便排蟲。對蛔蟲、絳蟲等多種腸道寄生蟲證有效,常配檳榔、使君子、蕪荑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入丸散,1.5~3g.炒用藥性減緩。
使用注意:孕婦忌服。不宜與巴豆同用。
相關(guān)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