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出神經(jīng)遞質的生物合成、貯存NA生物的合成主要在神經(jīng)末梢。酪氨酸進入神經(jīng)元后,經(jīng)羥化酶催化生成多巴,再經(jīng)脫羧酶催化生成多巴胺,進入囊泡由多巴胺β-羥化酶催化,合成為NA,并與ATP和嗜鉻顆粒蛋白結合,貯存于此。在整個合成過程中酪氨酸羥化酶是作為一種限速酶。
ACh的合成主要在膽堿能神經(jīng)末梢。與其合成有關的酶膽堿乙?;负鸵阴]o酶A.膽堿和乙酰輔酶A在膽堿乙酰化酶催化下合成ACh.進而轉運至囊泡與ATP和囊泡蛋白并存。
傳出神經(jīng)遞質的釋放,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1、胞裂外排
2、量子化釋放
3、其他釋放機制
4、共同傳遞
Ach作用的消失主要通過被突觸間隙的乙酰膽堿酶(AchE)所分解,每一分子的AchE在一分鐘內能完成水解105分子的Ach,其中水解產物膽堿可被攝入神經(jīng)末梢,作為Ach再合成原料。
NA的失活主要依賴于神經(jīng)末梢的攝取,即為攝取1。釋放量的NA約有75-90%被這種方式所攝取。攝取進入神經(jīng)末梢突觸的NA可進一步轉運進入囊泡中貯存,即為囊泡攝取。部分未進入囊泡的NA可被胞質液中線粒體膜上的單胺氧化酶(MAO)破壞。許多非神經(jīng)組織如心肌、血管、腸道平滑肌也可攝取NA即為攝取2。這種攝取方式對NA的攝取量較大,但其親合力則遠低于攝取1。且被攝取2攝入組織的NA并不貯存而很快被細胞內兒茶酚氧位甲基轉移酶(COMT)和MAO所破壞,因此可認為,攝取1為貯存型攝取,攝取2為代謝型攝取。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