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 元 | 細 目 | 要 點 | 要 求 |
一、牙體組織 | 1.釉質 | ⑴ 理化特性 ⑵ 組織學特點 ⑶ 臨床意義 |
掌握 |
2.牙本質 | ⑴ 理化特性 ⑵ 組織學特點 ⑶ 反應性變化 ⑷ 神經(jīng)分布和感覺 |
掌握 | |
3.牙骨質 | ⑴ 理化特性 ⑵ 組織學特點 ⑶ 生物學特性及功能 |
掌握 | |
4.牙髓 |
⑴ 組織學特點 ⑵ 臨床意義 |
掌握 | |
二、牙周組織 | 1.牙齦 | ⑴ 各部位上皮的組織學特點 ⑵ 固有層組織學特點 |
掌握 |
2.牙周膜 | ⑴ 主纖維的分布與功能 ⑵ 細胞種類、分布及功能 ⑶ 血管、神經(jīng)的分布 |
熟練掌握 熟練掌握 了解 | |
3.牙槽骨 | ⑴ 組織學特點 ⑵ 生物學特性 |
熟練掌握 | |
三、口腔黏膜 | 1.基本結構 | 上皮和固有層的組織學特點 | 了解 |
2.分類及結構特點 | ⑴ 咀嚼黏膜 ⑵ 被覆黏膜 ⑶ 特殊黏膜 |
掌握 | |
四、涎腺 | 1.涎腺的基本結構 | ⑴ 腺泡的基本結構及種類 ⑵ 導管系統(tǒng)的結構 |
掌握 |
2. 涎腺的分布及結構特點 | ⑴ 大涎腺 ⑵ 小涎腺 |
熟練掌握 了解 | |
五、顳下頜關節(jié) | 1.髁突 | 組織學特點 | 了解 |
2.關節(jié)盤 | 組織學特點 | 了解 | |
六、口腔頜面部發(fā)育 | 1.神經(jīng)嵴、腮弓和咽囊 | ⑴ 神經(jīng)嵴的分化 ⑵ 腮弓及咽囊的分化 |
了解 掌握 |
2.面部的發(fā)育 | ⑴ 面部發(fā)育過程 ⑵ 面部發(fā)育異常 |
掌握 | |
3.腭部的發(fā)育 | ⑴ 腭部發(fā)育過程 ⑵ 腭部發(fā)育異常 |
掌握 | |
4.舌的發(fā)育 | ⑴ 舌發(fā)育過程 ⑵ 舌發(fā)育異常 |
掌握 | |
七、牙的發(fā)育 | 1.牙胚的發(fā)生及分化 | ⑴ 牙胚的形成過程 ⑵ 牙胚各部分的分化及結構特點 |
掌握 |
2.牙體、牙周組織的形成 | ⑴ 牙本質的形成 ⑵ 釉質的形成 ⑶ 牙髓的形成 ⑷ 牙根的形成及牙周組織的發(fā)育 |
掌握 | |
八、牙發(fā)育異常 | 1.牙結構異常 | ⑴ 釉質發(fā)育不全 ⑵ 牙本質發(fā)育不全癥 ⑶ 氟牙癥 ⑷ 四環(huán)素牙 |
了解 掌握 掌握 了解 |
2.牙形態(tài)異常 | ⑴ 牙內陷 ⑵ 畸形中央尖 |
掌握 | |
九、齲 | 1.釉質齲 | 早期釉質齲的病理變化 | 熟練掌握 |
2.牙本質齲 | ⑴ 發(fā)展過程 ⑵ 病理學變化 |
熟練掌握 | |
3.牙骨質齲 | 病理學特點 | 掌握 | |
十、牙髓病 | 1.牙髓炎 | ⑴ 急性牙髓炎的病理變化 ⑵ 慢性牙髓炎的病理變化 ⑶ 牙髓壞死 |
了解 掌握 了解 |
2.牙髓變性 | 牙髓鈣化 | 掌握 | |
十一、根尖周病 | 1.根尖周炎 | ⑴ 急性根尖周炎的病理 變化 ⑵ 慢性根尖周炎的病理 變化 ⑶ 根尖肉芽腫的病理變化 |
掌握 |
2.根尖囊腫 | 根尖囊腫的病理變化 | 掌握 | |
十二、牙周組織病 | 1.牙齦病 | ⑴ 慢性齦炎及齦增生的病理變化 ⑵ 剝脫性齦病損 |
掌握 |
2.牙周炎 | ⑴ 牙周炎的發(fā)展過程 ⑵ 牙周炎進展期的病理 變化 ⑶ 牙周炎靜止期的病理變化 |
熟練掌握 | |
十三、口腔黏膜病 | 1.基本病理變化 | ⑴ 過度角化和角化不良 ⑵ 棘層增生 ⑶ 棘層松解 ⑷ 皰 ⑸ 上皮異常增生 ⑹ 糜爛和潰瘍 ⑺ 基底細胞空泡性變和液化 |
掌握 |
2.常見口腔粘膜病 | ⑴ 口腔白斑 ⑵ 紅斑 ⑶ 口腔扁平苔蘚 ⑷ 慢性慢性盤狀紅斑狼瘡 ⑸ 天皰瘡 ⑹ 良性粘膜類天皰瘡 ⑺ 念珠菌病 ⑻ 肉芽腫性唇炎 ⑼ 愛滋病的口腔表現(xiàn) |
掌握 | |
十四、頜骨病 | 常見頜骨病 | ⑴ 頜骨骨髓炎的病理特點 ⑵ 放射性骨壞死的病理特點 ⑶ 骨纖維異常增殖癥的臨床病理 ⑷ 郎格罕斯細胞增生癥的臨床病理 |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
十五、涎腺病 | 1.涎腺非腫瘤性疾病 | ⑴ 涎腺炎的病理變化 ⑵ 壞死性涎腺化生的臨床病理 ⑶ 舍格倫綜合征的臨床病理 |
了解 掌握 掌握 |
2.涎腺腫瘤 | ⑴ 多形性腺瘤的病理變化 ⑵ 腺淋巴瘤的病理變化 ⑶ 基底細胞腺瘤的病理變化 ⑷ 肌上皮瘤的病理變化 ⑸ 惡性多形性腺瘤的病理變化 ⑹ 腺泡細胞癌的病理變化 ⑺ 粘液表皮樣癌的病理變化 ⑻ 腺樣囊癌的病理變化 |
掌握 | |
十六、口腔頜面部 囊腫 |
1.牙源性囊腫 | ⑴ 牙源性囊腫的概念及組織發(fā)生 ⑵ 牙源性角化囊腫的病理特點 ⑶ 含牙囊腫、萌出囊腫的病理特點 |
掌握 |
2.非牙源性囊腫 | ⑴ 鼻腭管囊腫 ⑵ 鼻唇囊腫 ⑶ 腮裂囊腫 ⑷ 甲狀舌管囊腫 ⑸ 粘液囊腫 |
掌握 | |
十七、牙源性腫瘤 | 1.概述 | 牙源性腫瘤的概念與分類 | 掌握 |
2.良性牙源性腫瘤 | ⑴ 成釉細胞瘤 ⑵ 牙源性鈣化上皮瘤 ⑶ 牙源性鈣化囊腫 ⑷ 牙源性腺樣瘤 ⑸ 牙瘤 ⑹ 良性成牙骨質細胞瘤 |
掌握 | |
3.惡性牙源性腫瘤 | ⑴ 惡性成釉細胞瘤 ⑵ 成釉細胞纖維肉瘤 |
了解 | |
十八、口腔其它腫瘤 | 1.口腔癌 | ⑴ 鱗狀細胞癌 ⑵ 疣狀癌 |
掌握 |
2.口腔間葉腫瘤 | ⑴ 顆粒細胞瘤 ⑵ 嬰兒黑色素神經(jīng)外胚瘤 |
掌握 |
口腔解剖學
單 元 | 細 目 | 要 點 | 要求 |
一、牙體解剖生理 | 1.牙的演化 | (1)各類動物牙的特點 (2)牙演化的特點 |
了解 |
2.牙的分類、功能及牙位記錄方法 | (1)牙的分類 (2)牙的功能 (3)牙位記錄方法 |
熟練掌握 | |
3.牙的組成 | (1)外部觀察 (2)剖面觀察 |
熟練掌握 | |
4.牙體一般應用名詞及表面標志 | (1)牙體一般應用名詞 (2)牙冠表面解剖標志 |
熟練掌握 | |
5.牙體外部形態(tài) | (1)各類代表恒牙外形描述 (2)上下同組恒牙的區(qū)別比較 (3)乳牙的特點及其與恒牙的鑒別 (4)牙體應用解剖 (5)乳牙及恒牙的萌出與更替 (6)牙體形態(tài)的生理意義 |
掌握 熟練掌握 熟練掌握 熟練掌握 掌握 熟練掌握 | |
6.髓腔形態(tài) | (1)髓腔的解剖標志 (2)根管系統(tǒng) (3)髓腔的增齡變化及病理變化 (4)恒牙髓腔的解剖特點 (5)恒牙髓腔的應用解剖 (6)乳牙髓腔的特點及應用解剖 |
熟練掌握 掌握 掌握 熟練掌握 熟練掌握 熟練掌握 | |
二、口腔頜面頸部 解剖 |
1.骨 | (1)上頜骨的解剖特點 (2)下頜骨的解剖特點 (3)顴弓、翼腭管及翼鉤 |
掌握 |
2.顳下頜關節(jié) | (1)顳下頜關節(jié)的組成 (2)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解剖特點 |
掌握 | |
3.肌 | (1)表情肌的特點 (2)口輪匝肌 (3)頰肌 (4)咬肌 (5)顳肌 (6)翼內肌 (7)翼外肌 |
掌握 | |
4.唾液腺 | (1)腮腺 (2)下頜下腺 (3)舌下腺 |
掌握 | |
5.血管 | (1)動脈 (2)靜脈 |
掌握 | |
6.神經(jīng) | (1)三叉神經(jīng) (2)面神經(jīng) (3)有關神經(jīng)損傷的臨床表現(xiàn) |
掌握 | |
7.口腔局部解剖 | (1)口腔境界與分部 (2)口腔前庭及其表面標志 (3)唇的解剖 (4)腭的解剖 (5)舌下區(qū)的境界和內容 (6)舌的解剖 |
掌握 | |
8.頜面部局部解剖 | (1)頜面部表面標志及軟組織特點 (2)腮腺咬肌區(qū) (3)面?zhèn)壬顓^(qū) (4)蜂窩組織間隙及其連通腮腺 |
掌握 | |
9.頸部局部解剖 | (1)頸筋膜 (2)下頜下三角 (3)氣管頸段的解剖及其應用 |
掌握 | |
三、口腔功能 | 1.下頜運動 | (1)下頜運動神經(jīng)傳導 通路 (2)控制下頜運動的因素 (3)下頜運動的形式和 范圍 (4)下頜運動的記錄方法 |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
2.咀嚼功能 | (1)咀嚼的神經(jīng)控制 (2)咀嚼運動 (3)咀嚼周期 (4)咀嚼運動中的生物力及生物杠桿 (5)咀嚼運動中的肌電圖 (6)咀嚼效率及其相關 因素 (7)咀嚼與牙齒磨耗 (8)咀嚼的生理意義 |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 |
3.唾液的功能 | (1)唾液的性質和成份 (2)唾液的作用 |
掌握 | |
四、牙列、牙合 與頜位 | 1.牙列 | (1)牙列的外形及生理意義 (2)牙排列的傾斜情況 (3)縱、橫牙合 曲線及牙合 平面 |
熟練掌握 |
2.牙合 | (1)牙尖交錯牙合 (2)前伸牙合 與側 |
熟練掌握 | |
3.頜位 | (1)牙尖交錯位 (2)下頜后退接觸位 (3)下頜姿勢位 (4)下頜三個基本頜位的關系 |
熟練掌握 | |
五、咬合在口頜系統(tǒng)中的作用 | 1.咬合與牙周組織 | (1)咬合力與牙周組織 (2)創(chuàng)傷 |
掌握 |
2.咬合與咀嚼肌 | (1)牙尖交錯位正常 (2)牙尖交錯位穩(wěn)定 (3)牙位與肌位不一致 |
掌握 | |
3.咬合與顳下頜關節(jié) | (1)牙尖交錯牙合 的穩(wěn)定性與TMJ (2)牙尖交錯牙合 的高度與TMJ |
掌握 | |
六、咬合紊亂 | 1.牙尖交錯位的異常 | (1)表現(xiàn) (2)原因 (3)影響 |
掌握 |
2.咬合干擾 | (1)前伸干擾 (2)非工作側干擾 |
掌握 | |
3.過度磨耗 | (1)表現(xiàn) (2)影響 |
掌握 |
口腔生物學
單 元 | 細 目 | 要 點 | 要 求 |
一、口腔微生物學 | 1.口腔生態(tài)系 | (1)概念 (2)基本組成 (3)影響因素 |
掌握 |
2.牙菌斑 | (1)基本概念 (2)形成 (3)基本結構 (4)分類 |
熟練掌握 | |
3.口腔正常菌群 | (1)特點 (2)與口腔疾病有關的細菌 (3)其他微生物 |
熟練 掌握 | |
二、口腔生物化學 | 1.牙齒硬組織 | (1)牙釉質的化學組成 (2)牙本質和牙骨質的化學組成 |
掌握 |
2.唾液 | (1)蛋白質來源 (2)蛋白質的種類 (3)生物學作用 |
掌握 | |
3.齦溝液 | (1)主要成分 (2)生物學作用 |
掌握 | |
4.牙菌斑 | (1)糖代謝特點 (2)礦物質轉移 |
熟練 掌握 | |
5.生物礦化 | (1)概念 (2)機制 (3)氟與礦化 |
掌握 | |
三、口腔免疫學 | 1.口腔免疫系統(tǒng) | (1)非特異性免疫 (2)特異性免疫 |
掌握 |
2.口腔疾病免疫學基礎 | (1)感染性疾病與免疫 (2)移植免疫 |
了解 | |
四、口腔分子生物學 | 1.分子遺傳學基礎 | (1)DNA的結構與復制 (2)基因表達 |
掌握 了解 |
2.牙發(fā)生的分子機制 | (1)牙釉質的發(fā)生 (2)牙本質的發(fā)生 |
了解 | |
五、口腔骨組織 生物學 |
1.骨改建細胞學基礎 | (1)成骨細胞 (2)破骨細胞 (3)骨細胞 |
掌握 |
2.骨改建調節(jié)因素 | (1)細胞因子 (2)機械力 |
了解 |